第十章:沙暴前夜
院长的命令一下,整个研究院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,迅速运转起来。
各部门分工协作,效率惊人。保卫科负责组织人员封闭洞窟门窗,用加厚的密封条和防风布进行加固;文物保护部负责将一些易损的、露天存放的文物,以及刚从考古现场运回、尚未入库的珍贵简牍、丝织品等,紧急转移至恒温恒湿的地下库房;后勤部门负责检查供电供水线路,准备应急发电机和照明设备。
姜窈也没有闲着。她将自己的技术力量全部投入了这场保卫战。
她操控无人机,实时监测沙尘暴前锋的移动路径和速度,将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,为防护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时间窗口。她还利用自己搭建的通信网络,确保了在风沙可能中断常规信号时,指挥中心的指令能够畅通无阻。
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,她开发的一个简单的物资调度小程序发挥了巨大作用。这个小程序根据各洞窟的防护优先级、物资存放点和人员位置,智能生成了最优的物资配送路线和人员调配方案,避免了混乱和重复劳动,极大地提升了效率。
秦漠带领着他的修复团队,负责最核心的几个特级洞窟的防护。他们需要将一些特别脆弱的壁画面前架上防护板,检查窟内监测仪器是否牢固。姜窈的无人机传回的实时数据,让他能够精准地把握最后的安全作业时间。
在忙碌的间隙,两人有过几次短暂的交汇。一次是在搬运密封材料时,姜窈看到秦漠正吃力地扛着一大卷厚重的防风布,她下意识地让自己的一个小型电动搬运车过去帮忙。秦漠愣了一下,看着那个灵活的小车,又看了看不远处正在操作平板的姜窈,嘴唇动了动,最终低声说了句:“谢谢。”
还有一次,在指挥中心,为了一个洞窟的密封方案,负责安全的干部和秦漠产生了分歧。姜窈根据无人机传回的三维模型,快速模拟了不同风速下的风压分布,指出了原方案的一个薄弱点,并提出了加固建议。她的演示直观而有力,争议立刻平息。秦漠看着屏幕上那个精准的模拟动画,眼神复杂地看了姜窈一眼,那里面少了些排斥,多了些审视和……或许是一丝钦佩。
整个研究院灯火通明,人声鼎沸,与窗外逐渐变得昏黄压抑的天空形成了鲜明对比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忙碌的气息。
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,防护工作赶在沙尘暴主力抵达前数小时,基本完成。
当最后一批人员撤回安全区域时,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,狂风开始呼啸,远处的天际线已经变成了一道移动的、令人窒息的土黄色巨墙,带着吞噬一切的气势,滚滚而来。
姜窈和秦漠,以及院长、李老等许多人,都站在研究院主楼的走廊下,望着那堵不断逼近的“墙”。
风声凄厉,如同万鬼哭嚎。
李老拄着拐杖,喃喃道:“好大的煞气……”
秦漠表情凝重,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的姜窈。
姜窈站得笔直,狂风吹乱了她的长发,但她脸上没有任何恐惧,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,和一种验证了自身判断的笃定。她手中的平板电脑,屏幕亮着,上面是无人机传回的最后的、惊心动魄的实时画面。
沙暴,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