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幕府难救
第212章 幕府难救
ps:月初,求月票步入盛夏,然而柬埔寨的气候与婆罗洲截然相反。柬埔寨的五月至十月为雨季,十一月至四月则是旱季。
此刻,新成立的河西府地区正笼罩在连绵的雨幕之中,湄公河河水不时漫过堤坝,肆意侵占农田与村庄。
林达泉头戴斗笠,身披雨衣,即便如此,贴身的內衣似乎还是被雨水湿透了。
天空中暴雨倾盆,仿若天河决堤一般。他在婆罗洲待了数年,早已习惯了大雨,但半岛上如此猛烈的暴雨还是让他心生敬畏。
“府尊,城西有四个村庄被淹,数十人不幸遇难,房屋塌不计其数!”这时,县衙的衙役浑身湿透地匆匆赶来,拱手稟报导,“据了解,是上游十几里处,湄公河水位上涨漫过了堤坝,才酿成此祸.
说罢,他脸上满是庆幸之色:
“幸亏您主张將县城建得离河远些,不然县城也得被淹没!”
林达泉捻著鬍鬚,神色凝重地轻声说道:“雨季便是如此,处理事务以宽厚为要,总归不会出错。对了,一定要妥善保管好粮食,再派人去催促河东府,让他们多运送些粮食过来。”
“是!”衙役领命而去。
林达泉站在高楼之上,望著被暴雨肆虐的半截城墙,心中不禁长嘆一声。
他並非诸葛亮,哪能事事未下先知。
就拿这县城城墙来说,当初为了节省成本、图个方便,他选择用夯土筑城,並未使用价格较高的青砖、红砖,就连水泥也用得极少。
如此一来,刚建成的四里长城墙,一场暴雨便坍塌了一半。
“这次可得长点记性了!”林达泉忍不住轻捶了下脑袋,而后举目远眺。县城虽小,但得益於沟渠的排水作用,並未出现內涝,雨水都顺利排出城外,洪涝並未在县城蔓延。
“我虽未曾经歷路蓝缕那般的艰辛,但也著实沾染了几分困苦,治理一方竟如此艰难,
喉!”林达泉微微摇头,神情略显恍惚。
他担任知县已满两年,正琢磨著如何升迁,却突然接到魏王的召见。
“想不想当知府?”魏王的这一问,让他毫不犹豫地点头应允。知县为七品,知府乃五品,这中间相隔两品四阶,能一朝跨越,他自然求之不得。
於是,他便从发展成熟的古晋府,来到了如今从柬埔寨割取的河西府。
府衙虽已设立,但目前河西府仅有一个河西县,而这个河西县还是他亲自带领眾人建立起来的。规划中的十里城墙,目前仅建成四里,如今却塌了一半。
虽说看起来颇为悽惨,但实际上河西府有著充足的后勤保障。富国岛储备的粮食、河仙府的金银,都是他建设府衙的坚实底气。
而且,三千人的辅兵也已就位,
留给他的任务便是建设河西府,並將当地百姓编户入籍。只要完成整个河西府的建设,他的地位便能稳固。再过几年,凭藉这份履歷,他还有晋升的机会。
到了牛时,大雨初歌。林达泉赴忙召集人手,展升救灾行动,
短短数日,便有数千民眾聚集在县城外,他们吃著救济粥,住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,生命暂时得到保障。为防止疫病滋生,林达泉命人烧制薑汤、熬煮草药,带著一口口大锅,分发给受灾民眾。
目光所及,儘是面容黑、身形瘦弱的百姓,就连女子也没有一件完整蔽体的衣裳。此地之穷困,令人触目惊心。
河西府位於湄公河以东的广土地,魏国虽已割让此地,但並未完全实现实际控制。
移民、编户、开荒等事务,缺一不可。
柬埔寨国王实则是最大的封建贵族,他割让土地后,並非所有百姓都会直接顺从魏国统治。
偌大的河西府,各县、乡多为自治状態,柬埔寨国王只能在省一级任免官员、徵收赋税、治理政务。
大清是皇权不下县,而柬埔寨则是王权不下省。县乡一级,基本上由头人,首领以及贵族联合治理。在这种世袭罔替的自治局面下,普通百姓想要过上舒適的生活,简直是妄想。
“此地一年三熟,稻穀丰登,条件如此优越,百姓却过得这般悽惨,地方酋长实在是太过分了!”林达泉心中颇为恼怒。看来,想要真正治理好河西,首要任务並非筑城,而是要打破那些头人的世袭统治,解放当地的人力。
“我本是个和善之人,非得逼我採取强硬手段,又何必呢?”林达泉感慨一句后,果断下达指令:所有酋长、头人、首领,必须迁至县城居住。
这份强制要求,让头人们极为不满,几乎没几个人同意。表面上是迁居,实则是毫不掩饰地收归权力,与直接抢夺並无差別。
“动手!”林达泉坐拥三千兵马,自信满满。他下令將收缴的钱財归入府库,土地则分给当地民眾。
这种与婆罗洲不同的行动方式,瞬间贏得了普通民眾的热烈欢迎。
几乎所有人都热切期望配合,有的主动带路,有的帮忙助攻,甚至有人直接参与行动。有时候官兵还未赶到,头人一家就已被制服,粮食和钱財摆放整齐,一群人早已迫不及待地等著分田。
经此一举,河西府很快便编户一万八千余户,人口约六万余人,纳税的田地多达两百万亩。
换句话说,夏收之时,按每亩一斗计算,便能收穫二十万石粮食,足以支撑河西府的建设与发展。
林达泉藉此契机,进一步建立了乡、村二级行政机构,任命了一些在行动中表现出色或主动归顺的读书人担任官职。
至此,河西府的治理已然有声有色。
江户湾,一艘千吨级、两艘五百吨级的风帆战舰悠然停泊在港口。战舰上高高掛著“魏”字旗,一门门黑洞洞的火炮彰显著军舰的威严身份,在码头上显得格外醒目。
魏国驻日大使李沧带著几位武官在码头迎接,待长梯上走下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时,他赶忙迎上前去。
“徐团长,一路辛苦了!”李沧热情地说道。
“为陛下效力,谈不上辛苦!”徐禄摆了摆手,客气回应,“有劳大使前来迎接。”
“哪里哪里!”李沧陪著笑,与徐禄並肩而行,一边走一边略带諂媚地介绍日本的局势,“前不久幕府和倒幕派打了一仗,幕府大获全胜,本想乘胜追击,却被一些守旧派劝阻。唉,他们竟然仅仅满足於占领京都,连除恶务尽的道理都不懂,日后有他们苦头吃!”
“陛下可不希望幕府输掉这场爭斗!”徐禄身为宗室,又是难得从陆军转至海军的大將,临行前受到魏王的亲自接见,魏王还叮嘱了他好几件要事。
“我一直在抓紧落实!”李沧苦笑著说道,“倒幕派深知武士不可大用,开始大规模招募平民扩充势力。而幕府却受限於旧规,只任用武士”
两人聊了几句日本的局势,见江户大致还算平稳,至少短期內还有几年的太平,徐禄这才鬆了口气,说道:“江户局势稳定就好,我这一趟东去,可不想回来时连补给都没了著落。”
“夏威夷,那不过是传闻中的岛屿,何必千里迢迢前去探寻?”李沧一脸疑惑地问道,“路途如此遥远,又危险重重。”
徐禄闻言,无奈苦笑道:“这是陛下的安排,谁敢违抗?”
没错,他们这支小舰队將在江户湾进行补给,然后向北航行,沿著洋流一路前行,目的地便是夏威夷群岛,这是魏王赋予他们的使命。
一想到此,徐禄就一阵头疼。魏王把他召来,他满心欢喜地求见,眼巴巴盼著升官发財,谁料却接到了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。
“你们缺嚮导吗?”李沧问道。
“就缺嚮导!”徐禄神色凝重地说道,“能来到江户的美国人,大多是从西海岸过来的,必然经过夏威夷群岛,他们是最佳的嚮导人选。”
“这倒是没错!”李沧笑道,“这群美国人眼巴巴跑到日本,一心想著发財,可惜大多都吃了大亏。”
“哦?”徐禄好奇地追问。
“日本黄金价格相对便宜,许多美国人便带著白银来兑换黄金,结果幕府限制兑换额度,不少人亏得血本无归。”
“这也是他们投机取巧的报应!”徐禄冷哼一声。
在榻榻米上住了一天后,徐禄便由李沧带著,见到了一位神情颓废的美国商人。
这位名叫威廉·史密斯的美国商人,实在是个倒霉蛋。他听信传闻,怀揣著发財梦,带著大量军火来到东方做生意然而,日本既买不起,也瞧不上他的军火。
若是他把军火带到上海,恐怕还会遭到洋行的排挤,由於没有人脉关係,一把枪都卖不出去。
他本想把军火卖给太平军,却苦於没有门路,只能眼睁睁看著火枪生锈,毫无办法。无奈之下,他又回到江户,寄希望於幕府內乱,好趁机卖些本钱回来。
“去美国?”威廉·史密斯眯著眼睛,一脸警惕,“货卖不出去,我可不回去。”
“我买了!”李沧微微一笑,“不过价格要比市价低三成。”
“该死,你这个恶魔,简直跟犹太人一样!”威廉·史密斯愤怒地豪叫了一阵,但最终也只能无奈应下。
而李沧也不含糊,转手就將这些军火高价卖给了幕府。这便是关係网的厉害之处。幕府不会轻信一个美国人,也无从知晓一个美国人手里有廉价的军火。
就这样,徐禄在江户休整了两天,便带著小舰队向北出发。
从江户启航,船只经宗谷海峡穿过鄂霍茨克海进入北太平洋,然后横跨北太平洋前往美国西海岸,这是较为常见的航线。
由於有熟悉航线的美国佬做嚮导,预计抵达夏威夷的时间约为三十天左右。
“对了!”临行前,徐禄转告李沧,“陛下让我带句话,日本落魄的武士以及吃不饱饭的平民不在少数,你可以就近招募一些前往南洋。”
“为什么要招募日本人?”李沧一脸不解,“大清正战乱不断,汉人並不短缺啊!”
“我哪知道?”徐禄耸了耸肩,“或许是因为日本人便宜又听话吧!不过在我看来,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朝鲜人,总归比那些土著要好使唤。”
李沧无奈,只能点头应下。回到江户后,他思索片刻,便去拜见幕府轮值老中阿部正宏。
日本的老中,相当於宰辅之职,一般从俸禄为25,000石的普代大名中选任。为防止他们专权,还专门设立了轮值制度,即每位老中掌管朝政一个月,其余时间则在休息。
“阁下安好!”李沧见到阿部正宏,礼貌地问候道相较於那些蛮横无理的洋人,李沧这个汉人显得文明得多,因此阿部正宏对他也颇为客气。
李沧先是关切地询问了幕府將军德川家茂的身体状况。
阿部正宏开口说道:“自前幕府正在与京都的公家商议,打算让將军迎娶天皇之女,以实现公武一体,彻底断绝倒幕派的野心,使天下恢復太平。”
“甚好!”李沧称讚道,“与公家联合,对幕府而言益处多多!”
隨即,李沧从怀中掏出一张药方,说道:“听闻將军患有脚气病,此病拖延不得,在下特地请名医开了一张药方,还望您笑纳。”
“多谢!”阿部正宏接过药方,看了一眼上面的药物,不禁面露惊之色:用柳叶洗脚,再连续食用数月粗米,即可痊癒。
“这·—”阿部正宏满脸疑惑。
“脚气病多是因长期食用精米所致——.”李沧耐心解释了一番,阿部正宏这才收下药方。
紧接著,李沧顺势谈起招募日本落魄武士与平民前往南洋的事宜,由於前面铺垫得当,此事进展得颇为顺利。
先打好感情基础,再谈正事,这才是人际交往的真諦。
洋鬼子那一套威逼利诱,吃相太过於难看。
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