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我就是列强最新章节 > 第162章 封邑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62章 封邑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162章 封邑

  天刚破晓,晨曦微露,新京已然沉浸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。

  大街小巷仿佛被注入了活力,贩夫走卒们如灵动的音符,纷纷穿梭其中,开启了一天的忙碌生活。

  挑著担子的小贩,步伐轻快,肩头的扁担有节奏地晃动著,小贩们亮开嗓子,此起彼伏地吆喝著新鲜的果菜。

  一旁的剃头匠,正专注地修剪著一个个稻草人,手法嫻熟,不时向过往行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上功夫,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技艺较量。

  “我实在不明白!”刘亮官坐在缓缓前行的马车上,目光中满是留恋,紧紧盯著新京的景色,

  转头对著身旁的老父亲,语气中带著不满抱怨道:

  “您身为阁老,我作为您的儿子,留在京城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?又有谁敢在背后嚼舌根?”

  刘阿生听闻,苍老的面容上顿时浮现出恨铁不成钢的神情,沉声道:“嘉应伯,实封四百八十户,那可是足足三个村落,圈起来少说也有七八千亩地。这么大一块封邑,你就打算这么放任不管,全交给僕从管家经营?”

  “不是还有二弟嘛!”刘亮官赶忙把责任往外推。

  “你要是不想要这个长乐伯的爵位,我就亲自进宫,奏请將恩官改任为勛卫!”刘阿生冷笑著威胁道。

  要知道,勛卫乃是勛贵继承人的特定称谓,而非世子。

  刘亮官一听,顿时哑口无言,再也说不出话来。

  “我还不了解你?”刘阿生轻嘆一声,缓缓说道,“新京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吃喝玩乐样样俱全,可比东万律舒坦多了。可你得清楚,经营封邑,这是魏王明文规定的事,哪怕你是阁老的儿子,也绝不能肆意妄为。”

  刘亮官沉默不语,显然只是表面上服软,心里实则並不服气。

  刘阿生无奈地摇摇头,继续说道:“你可知魏王为何要给勛贵们发放封邑?”

  “怕是为了安抚功勋吧?”刘亮官隨口猜测道,

  “这只是一部分原因。”刘阿生轻声解释道:

  “更重要的是为了归化土著啊!朝廷人力、精力有限,实在没有余力面面俱到,所以才劳烦勛贵们担起这份责任。封邑要是治理不好,可是会被魏王减分的,咱们本就是新进的勛贵,怎能落在他人之后?”

  刘亮官听后,也只能无奈接受。

  不多时,一行人来到码头,几艘船只早已静静地停靠在那里。

  刘亮官一家老小登上船,他看著老爹和弟弟刘恩官,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,想著这一別,怕是多年都难以相见了。

  回到船舱,一小箱金鸡纳霜赫然映入眼帘。刘亮官心中一动,这东西少说也价值千块,思道:“疤疾横行,这金鸡纳霜正好可以用来收买人心。”

  船只缓缓启动,顺著古晋河水流而下,驶入南海,而后沿著海岸线一路北上,最终抵达拉让河拉让河入海口宽达数里,不仅是魏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,同时也是最宽阔的。

  沿著拉让河,河南岸为新农府,北岸则是新业府。

  新农府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开阔,极为適合开垦种田,建设移民点;而新业府境內径流纵横,有数百上千条,或大或小,使得整个地域呈现出块状分布。

  正因土著村落星罗棋布,根本无法逐一安抚治理,对於人口部落数量也只能大致估算,难以精確统计。

  船队在拉让城停靠修整。刘亮官惊讶地发现,几只队伍在码头停泊,船上掛著的旗帜显示著他们是贵族所有。出於尊敬,他走上前去拜访。

  “您这是?”刘亮官客气地问道“迁封!”一位男爵隨口答道,“新业府大小贵族有三五十家,地方越来越挤了,魏王便下令迁移一些贵族。”

  “迁到哪里去呢?”刘亮官好奇地追问。

  “要么是武安府三发,要么就是兰芳,我这次就是去北兰府。”男爵回答道。

  刘亮官不禁一愣,封邑竟然还能迁移,他著实从未想过这种操作。

  “所幸朝廷允许我带走十个打手,不然这迁移封地可就难办了!”男爵拱手说道,“我就不打扰你就封了!”

  刘亮官目送男爵离去,心中陷入了沉思。表面上看,是因为贵族过多,封邑不够,所以才进行迁移。

  但实际上,这背后怕是朝廷在坐收渔利。贵族们好不容易將那些生番教化成熟番,朝廷却来收割果实,仅仅补偿几千块钱,就要求贵族迁移封地。

  从经营了几年的熟地搬到陌生的生地,又得重新教化治理,谁会心甘情愿呢?

  “封邑能迁,这一招可真是妙计呀!”刘亮官忍不住暗自感慨。

  不久后,刘亮官来到成安县衙报导。知县態度十分亲善,热情地说道:

  “您终於来了,村落已经安排好了!”

  “吾县地处內陆,贵族封邑眾多,而长乐伯您的封邑规模,在本县可谓是一等一的存在!”

  “请跟我来!”知县说著,带著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向著城外走去。

  “这三个村落,约有四百八十三户人家,耕地大概有五六千亩。不过,具体的人口和土地数量,还得由您亲自去详细调查。”

  知县指著三个相邻,却又相隔数十里的部落说道:“按照魏王的恩典,这三个村落实行三年免税政策,三年之后则需照常纳税。村內的民法由伯府掌控,但刑法必须由县衙处置。”

  交税以及拥有有限司法权,这些刘亮官早有预料,所以並未提出异议。毕竟这只是封邑,並非传统意义上的封地。

  待一切確认完毕,知县指著村头的石牌说道:“自此,这里便称为长乐里,您可以全权处理这里的事务了!”

  送走知县后,刘亮官来到最大的一处部落。只见这里长屋成排,酋长和一些青壮村民匍匐在地,恭敬地迎接新主人的到来。

  刘亮官在部落里閒逛了一圈,心中失望至极,

  这里既没有水井,也没有石磨,甚至连铁器都极为稀缺,村民们缺盐少布,个个骨瘦如柴。

  鑑於此,刘亮官决定利用自带的百户人家,在三村之间的空地上建立一座木寨,作为行政中心。面对三村的酋长,他开始有条不素地发號施令。

  “首先,必须得打井,没有乾净的水源,很容易生病”

  “可,我们不会打井啊!”酋长面露难色。

  “我会派人教你们的!”刘亮官坚定地说道。

  “我们也不会打造石磨”

  酋长继续诉苦。

  “我这儿有石匠,会帮你们打造出来的———

  面对这千头万绪的事务,刘亮官感到心力交。技术、人才极度匱乏,村民们甚至连开荒种地都不熟练。

  但当他看到乾净的井水从地下喷涌而出时,一股强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!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