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策论三道
第147章 策论三道
逮至九月初,距离昭告天下开科举已然过去了三个月,偌大的新京城內,书生云集,可谓是遍地皆儒。
时人皆笑谈:“隨便扔出一块板砖,砸中的三个人里,恐怕就有两个是读书人!”
曾柏更是难掩兴奋之情,向徐煒稟报导:“陛下,教育部呈递上来的消息,登记在册的考生已达一千五百余人,再算上他们隨行的僕从,人数少说也有三五千之多。”
徐煒微微点头,轻笑著问道:“这些考生都来自何处?哪方居多?”
“越南来的考生最多,约有五百人,其次便是我国的四百人,此外还有来自河仙、暹罗、北大年以及其他地方的读书人。”曾柏感慨地说道:
“若论读书人数量,南洋地区当首推越南。”
“越南有科举传统,读书人多也在情理之中。”徐煒隨口回应,同时指著桌面上的奏疏,继续说道:
“徐灿奏报,这段时日,他不仅拿下了万那、新港,还顺势收復了戴燕旧地,新增土地数百里。”
“当地民眾一下就多了十几万。”
“如今在兰芳旧地,无人不服徐灿,他的威望一时无两!”徐煒满脸欣慰地感慨道,“现在,
他写信向我请求选派官吏,以充实地方治理。”
曾柏不禁夸讚道:“徐总督確实能力非凡,这么快就理清了西婆罗洲的事务,对当地治理有了清晰的头绪。”
主动求官充实地方,这无疑是对新京朝廷表示臣服,且一心为公的表现,足见徐灿在政治上一如既往的成熟。
“是啊,他確实有大本事!”徐煒欣慰地说道,“把婆罗洲交给他,看来是选对人了。”
这时,曾柏轻声询问:“陛下,贡院在月初便已修建完工,科举定在九月初九举行,不知考题方面您有何安排?”
“我心中早已有了定数!”徐煒自信满满,成竹在胸地说道:“就出三道策论题目,简单直接。虽说这样或许选不出经天纬地的大才,但却能筛除那些平庸昏职之人。”
曾柏微微张嘴,似有话要说,却又欲言又止,最终还是打消了念头。
罢了,这权且当作殿试吧,就让魏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吧,
接著,曾柏又面露喜色,说起河仙的情况:“仅仅夏收一季,河仙五县之地,收穫的粮食就超过百万石,运往京城的达二十万石。”
“其余各项税收,也有一万两左右。”
“河仙,当真是一块富饶之地啊!”
“只是”曾柏微微摇头,面露无奈,“法国人却声称我们窃取了他们的胜利果实,正在提出抗议。”
“让他们抗议去!”徐煒冷笑一声,“他们连攻打越南都得拉上西班牙人凑数,哪有胆子真来招惹我们?”
徐煒之所以如此自信,得益於魏国水师的逐渐壮大与成熟。
从继承布鲁克王国时仅千余人的海军,发展到如今拥有七八千人的规模,魏国海军已然具备一战之力。
而促使魏国海军迅速成长的关键因素,便是荷兰人。
去年俘获的荷兰海军人员,为了摆脱繁重的农活,不得不登上魏国的船舰,教导那些生涩的魏国水手如何操控船舰、排布战阵、使用火炮以及掌握航行方向。
甚至有数百名技术嫻熟的技工和水手,被魏国的高薪所吸引,签订了为期数年的合同,正式成为魏国海军的一员。
海军独立发展自然得大量时间,有人教自然能极快的成熟。
如今魏国拥有两万吨规模的海军力量,相比之下,法国那只有五六千吨,主力舰仅一千八百吨的远征海军,在魏国海军面前,实在是不堪一击。
这日一大早,天还未亮透,旅店的伙计便点著油灯,逐个敲响了客房的门:“小相公,该起床啦!”
听到声音,一夜精神恍惚、似睡非睡的邱少安猛地打了个激灵,瞬间清醒过来。
“知道了!”他应了一声,伙计这才转身离开邱少安揉了揉的睡眼,简单洗漱过后,便背起装有笔墨纸砚的包袱,走出了房门。
此时,整个院子里已满是准备参加科考的读书人。
店家为了招待好这些考生,特意在院中准备了馒头、包子,考虑到有些人吃不惯,甚至还备上了稀饭和饭糰。
邱少安就著咸菜喝了两碗粥,又吃了两个包子,还往怀里揣了两个包子。
像他这样连吃带拿的情况,在院子里十分常见,店家不仅不气恼,反而笑容满面。
“掌柜的,他们这样连吃带拿,咱们的伙食费都要超支了”伙计看著心疼,忍不住嘟道。
“你懂什么!”掌柜抬手拍了下伙计的脑袋,“这里面要是能出个文曲星,那咱们可就积了大善缘。
咱也不指望能跟著飞黄腾达,日后人家要是能稍微照拂咱们一二,那就受用不尽了。”
说著,掌柜快步走到门口,亲自为考生们引路:“各位相公,这边请———“
邱少安在掌柜热情的相送下出了门,刚到街头,便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:
只见每隔两丈远,就有一名士兵手提灯笼,將路口照得亮堂堂的。
沿著这一路的光亮,眾书生来到了城內的责院。
贡院占地百余亩,地面由砖石铺就,四面通风良好。按照千字文的顺序,这里设有百余个考场。
每个考场可容纳百人,配备三名监考官和四名巡逻官。
为了防止考生中暑,屋內还特意放置了数个冰盆用以降热消暑,与明清时期考生们考试时所待的狭小蜗居笼子相比,简直不可同日而语。
“黄字房,第二十八號!”
邱少安顺利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发现纸墨笔砚都已准备齐全,心中不禁一喜。
待到辰时三刻,监考官们依次步入考场:“肃静!时间已到,尚未到场的考生禁止入內。”
紧接著,一队四人的土兵进入考场,將押送的未箱放置妥当。
三名监考官依次拿出自己的钥匙,打开木箱,取出用黄油纸包裹著的考题,
为首的监考官高声朗读道:“策论第一题:魏国未来如何?
一“今魏国南征北战,东破汶莱,西退荷兰,国势蒸蒸日上,雄踞婆罗洲。然而,昌盛之际仍暗藏隱患,魏国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,请诸君畅所欲言!”
监考官微笑著补充道:“文章內容不得超过千字,此外,考卷会有专用纸张,桌面上的白纸仅作草稿之用。”
“姓名、籍贯、考號,务必按顺序填写在试卷右上角——“
邱少安一边认真听著,一边接过考官分发的试卷。
紧接著,监考官宣读策论第二题:“第二题:明末因財政匱乏而增加赋税,满清为解决財政问题而卖官爵,诸位不妨试论该如何增加国家財富?”
“第三题,魏国疆域广,囊括千里疆土,既有汉人,又有土人,各地风俗迥异,语言不通,
试言该如何治理百姓!”
三道考题的字数均限制在千字以內。
监考官朗读完毕后,又在黑板上写下三道考题,並给出了考试时间:五个时辰。
也就是说,考生们要从天亮一直考到天黑。
邱少安凝神望著这三道考题,一时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
全村人凑齐路费送他来到新京参加科考,他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,必须万分谨慎对待。
或许別人还有多次考试的机会,而他,只有这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