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通货膨胀
第141章 通货膨胀
其实在魏国,拼音和简体字的推行一开始就遭遇了巨大阻力。
眾多读书人纷纷指责简体字是“残体字”,对其进行抵制。
然而,朝廷力排眾议,坚决推行,使其成为官方標配,
规定邸报、廷寄、奏疏、公文等各类官方文书,一律採用简体字,意图通过上层的率先垂范,
带动下层民眾逐步普及。
同时,阅读和书写方式也从传统的从上至下,转变为从左至右。
此刻,徐煒手中拿著孩童的课文,就如后世一般,是从左往右阅读的。
他打开一看,一年级课本的第一篇是《声律启蒙:“云对雨,雪对风,晚照对晴空。来鸿对去燕,宿鸟对鸣虫。三尺剑,六钧弓,岭北对江东。人间清暑殿,天上广寒宫—“
课文不仅內容经典,还配有生动的图画,真正做到了图文並茂。在课文的下半篇,则是拼音的学习內容。
徐煒看著手中因翻阅而沾染的些许油墨,不禁感嘆道:“印刷技术尚不成熟啊,还得不断改进才行。”
言罢,他便离开了军校,转身深入农村展开调查。
新京附近的村落,居民基本都是军属,对魏国可谓是忠心耿耿。这里的道路笔直通畅,沟渠设施完善,无惧水旱灾害,放眼望去,皆是良田沃土。
令徐煒感到惊奇的是,村落里的劳动力,尤其是妇女们,彼此之间互帮互助氛围浓厚。
你借我耕牛,我助你犁地,关係十分融洽。
更新不易,记得分享101看书网
“大家的男人都是军中同僚,所以相互帮忙,免得闹粮荒!”村长一脸恭敬地说道,“这样一来,確实方便了不少。”
徐煒看著眼前的景象,心中却隱隱觉得这並非全部原因,於是继续追问道:“这恐怕只是部分缘由吧,说实话。”
“瞒不过大王!”村长赶忙说道,“村里大部分女子是买来的土著女子,为了防止她们逃跑或生出事端,便让大家互相监督,省得添麻烦。”
“这確实是个问题。”徐煒微微皱起眉头。
“不过,只要她们生下孩子,就会安分许多。”村长笑著解释道,“再说了,她们也没地方可逃。”
“生育情况如何?”徐煒接著问道。
“七成的军属家庭都有了孩子,只是那些天天外出打仗的人家还没生。”村长苦笑著说:
“村里一到夜里,孩子哭声不断,吵得人心烦意乱,地上到处都是尿布,那味道实在难闻·.”
“粮价情况怎么样?”
“粮价涨了!”村长忍不住咂了咂嘴,徐煒见状,直接扔给他一盒香菸。
村长忙不叠地点上火,抽了起来,继续说道:“现在一个铜元只能买半斤米,比往年高了一倍。”
“而且,种的胡椒价格却下跌了。”
“要不是大家都靠著军餉维持生计,这日子可就难熬了。”
徐煒默默点头,陷入短暂的沉默后,又继续问道:“除了粮食,还有哪些东西价格上涨了?”
“布匹、盐、醋、草药,各种生活用品都在涨。”村长满脸苦笑,“移民们大量採购,市面上物资短缺,咱们也只能熬著。”
这便是移民数量增多带来的端。儘管通过进口粮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粮价,但生活用品的供应有限,而需求却因移民而扩大了一倍,物价飞涨在所难免。
即便將移民分散安置,魏国大部分物资產出仍集中在古晋府。
满足了粮食需求后,对於其他各类物资,魏国既无力也无暇顾及,只能依靠民间自行慢慢调整这就是移民过程中的阵痛,不过只要熬过这几年,情况就会逐渐好转。
比如,麻布供应不足,移民增多后,自然会有人大量种植细麻,从而增加布料產出。
实际上,目前移民的整体质量並不高,大多数是在本地难以生存的穷苦人,除了一身力气,並无其他专长,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。
而江南地区的流民则不同,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,能够有效地激活农村经济,带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。
因此,徐煒逐渐减少从两广地区引入移民,转而大力引进江南流民。並非同乡情谊不够深厚,
而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,江南流民更具性价比。
徐煒又留意了一下农村经济状况,发现大部分土地都用於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,像胡椒、甘蔗之类,粮食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不到三分之一。
显然,村民们最热衷於追求的还是赚钱,
这不禁让徐煒联想到后世沙捞越地区粮食短缺,需要依赖进口的情况。
马来的沙捞越州总面积约1244.5万公顷该州约32.0%约400万公顷的土地被认为適宜农业发展,但水稻种植面积却仅有两万公顷,
其余土地大多种上了棕櫚树和橡胶。
如此庞大的耕地,粮食却无法实现自给自足,百姓的趋利性由此可见一斑。中国的江南地区也是类似情况。
这一度让太平军口粮不足,
而面对这种现象,徐煒又能如何呢?
他只能选择暂时漠视。
若强行纠正,对本就脆弱的农村经济无疑是沉重打击,这绝非明智之举。
更何况,整个南洋地区產粮重地眾多,粮价又低,与其自已种植,不如直接购买。
逛了一圈下来,徐煒心中思绪万千。
坐在马车上,徐煒向秘书马国成问道:“南洋地区,哪里的粮食產量最多?”
“应该是越南吧!”马国成沉思片刻后说道,“听说那里水稻一年三熟,种植水稻的百姓眾多,粮价极低。好多地方都在食用越南產出的水稻呢!”
“是啊!”徐煒感慨道,“越南確实是个好地方!”
他低声呢喃著:“这样的好地方不应被忽视,它理应属於魏国”
工业化的基础,其实就是发达的农业经济进行托底,大量的农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。
变成布,细麻变麻布,棕櫚油变蜡烛,莫不是如此。
所以,不仅是工业需要规划,庞大的农业也需要进行规划,细化,才能推动工业更进一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