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章 忠诚
第140章 忠诚
“魏王还真是出手阔绰啊!”郑承恩不禁感嘆道:“丘八而已,死就死了,何必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?”
而一旁的太田横辉,目光微微一凝,陷入了沉思:“魏王倒是有人情味。”
二人观望了一阵后,便脚步匆匆地离开了,径直来到宫城外。
相较於新京的秩序井然与繁华热闹,眼前的宫城更是气势恢宏。
那刷著朱红漆的宫墙高耸入云,足有五丈有余。红色的大门上点缀著整齐的铜钉,显得庄重而威严。
侍卫们迈著整齐有力的步伐,不间断地围绕著宫城巡逻。他们身挎长刀,背负火枪,浑身散发著十足的震镊力。
即便郑承恩呈上了父亲的书信,却仍旧等候了约莫半个小时,才有女僕前来引领他入宫,而太田横辉则被带到一处小院等候。
郑承恩一边张望著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,以及地面上铺设的各色瓷砖,一边暗自收敛了起初的张扬,变得谨小慎微起来。
“娘娘,郑承恩到了!”女僕轻声通报“让他进来吧!”
很快,在一处殿宇前,郑承恩看到牌匾上赫然写著“坤寧宫”三个字,心中猛地一惊:
不是只称王吗?怎么这规制看起来跟皇帝差不多?
正思索间,他终於见到了自己的妹妹。
“.王妃娘娘!”承恩略显拘谨地说道。
“兄长这是见外了,快请坐!”郑儿见到亲大哥到来,激动地站起身来,赶忙吩咐赐座。
“小妹,你这是怀孕了?”郑承恩惊喜万分,目光落在那微微隆起的肚子上,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宝,如此巨大的惊喜,让他险些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。
“大概五个月了!”郑嫚儿轻轻抚摸著肚子,脸上洋溢著母性的光辉:
“之前肚子还不太显,就没想著通知家里人,如今你来了,倒也省得再特意告知了。”
郑承恩满脸笑意,点头道:“確实,这样稳妥些最好。”
隨后,二人閒聊起河仙与魏国的种种,尤其是提及魏国大胜荷兰之事,郑儿满脸笑容,骄傲之情溢於言表:“那荷兰夷人根本不足为惧。”
她自豪地说道:“实话跟你说,如今整个婆罗洲已然是魏国的囊中之物,隨时都能收入囊中。”
“独霸一岛,这可真是了不起啊!”郑承恩笑著鼓掌称讚。
“陛下到一一”
忽然,一声高喊传来。
二人赶忙起身,恭敬行礼。
徐煒这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大舅哥,脸上带著笑容说道:“早就听闻你要来,今日总算是把你盼来了。国丈近来可好?”
“家父一切安好!”郑承恩小心翼翼地回答,“听闻魏国大胜的消息后,家父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了,还直夸陛下是华人之光呢!”
“过誉了,过誉了!”徐煒谦逊地摆摆手,“我不过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罢了。华人在南洋繁衍千年,本就应当是这片土地的主人,怎能任由那些洋鬼子肆意猖狂!”
閒聊了几句后,徐煒话锋一转,询问起郑承恩此行的来意。
郑承恩倒也没有隱瞒,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:求职与问路。
“承恩年纪尚轻,当下最关键的便是多歷练歷练。”对於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大舅哥,徐煒觉得还是有培养潜力的。
他稍作思索后,开口说道:“新京县目前还缺一个县丞的职位,你不妨去试试!”
虽然心中有些不太情愿,但郑承恩也只能点头答应。
犹豫了半响,郑承恩才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陛下,宫里为何不使用宦官呢?若是缺乏人手,或者在阉割技术方面有所欠缺,我倒是可以帮忙。”
听到这话,徐煒微微一愣,隨即笑著摇了摇头:“宦官这一制度实在不合人道,还是算了吧。”
要知道,阉割技术可是核心技术,在亚洲,真正掌握这门技术的国家並不多,也就朝鲜、越南等地相对成熟,日本都难以做到。
就拿太平军来说,当年拿下南京后,据记载,杨秀清曾尝试“阉割幼童,然而十难活一”,甚至还曾挑选二百余名幼童进行阉割,试图充作偽宦官,结果却无一生还。
魏国一来尚未掌握这门核心技术,二来徐煒从內心深处也觉得此事过於残忍,保留著一丝人性底线。
“既然原本就没有这一制度,又何必再增添呢?”
在郑儿眼神的暗示下,这个话题便就此打住。
紧接著,太田横辉也被带了进来。
看著这个模样不太像传统日本人的日裔,徐煒直接问道:“在河仙,日裔人数很多吗?”
太田横辉听闻,赶忙低下头,恭敬地回答道:“陛下,我们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,大概有五六千人。”
他连忙强调道:“只要陛下能给我们一条活路,不管是种田、参军,还是经商,我们都愿意全力以赴。”
徐煒若有所思地警了一眼这个日裔,觉得他似乎有点用处。毕竟日本在此时也是东亚大国,若能有几个可用的日本人,日后与日本开展贸易往来岂不是会方便许多?
“你们有什么本钱吗?”徐煒直接切入正题。
“陛下,我们拥有几支船队,共计几十艘船,经常往返於新加坡、菲律宾、朝鲜以及广州等地做生意。”
太田横辉赶忙抬起头,一股脑地说道:“族里其他成员也是各有所长,有工匠、读书人、农夫、渔夫,还有大夫—我们漂泊流浪了几百年,一直无家可归,如今只求能找到一个安稳且接纳我们的地方!”
徐煒心里明白,这些人之所以前来,不过是慕强求存罢了。
越南如今步清朝的后尘,国力逐渐衰弱,沦为列强口中的盘中餐只是时间问题,所以这群侨裔才决定到魏国寻求生存机会,这也是人之常情。
思索著他们广泛的关係网络,徐煒最终还是点头应允:“我可以给你们一块土地生活,但你们必须保证绝对的忠诚。”
“谢陛下隆恩!”太田横辉感激涕零。
简短交谈几句后,徐煒便离开了坤寧宫,甚至径直走出了宫城,
只见在一处军营之中,千余个孩童正整齐地坐在地上,用他们稚嫩的口音认真学习著新近推广普及的拼音和简体字。
这可是按照徐煒的命令,十几个文人耗费半年心血的成果。
“军属、烈属子弟均可免费入学,学校提供一日三餐,每个季度发放两套衣服,每月还有两天假期,整个学期大概在十年左右。”军校主任在一旁介绍道:
“要是再推迟几个月,学童数量预计能增至两三千人,年纪稍大些的,明后年就能从学校毕业,为陛下和魏国效力了。”
徐煒满意地点点头,培养忠诚之士,就得从娃娃抓起“孩子们拼音和简体字学得怎么样?”徐煒关切地问道。
“陛下!”主任面露犹豫之色,“拼音方面还好,只是这简体字,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啊?”
“过不了两年,全国都会统一使用简体字。”徐煒隨口说道,“你慢慢就会习惯的。”
徐煒心里清楚,简体字更有助於扫除文盲,也更加符合人性需求,这是大势所趋,他只不过是顺势助推了一把。
当然,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他自己不太习惯使用繁体字,寧愿让全国人適应这种改变,也不想自己去迁就別人,
这就是君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