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我就是列强最新章节 > 第117章 平衡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17章 平衡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117章 平衡

  “国考?不必急於一时!”

  徐煒听闻此议,先是微微一愜,旋即陷入沉思。稍作思考后,便摇了摇头,果断否决了这个想法。

  “陛下,无需忧虑人才匱乏!”教育部尚书詹孝卿恭敬地拱手说道:

  “越南之地,汉人数量以十万计,喜好读书之人自然数不胜数。倘若知晓陛下举办科举,他们怕是会欣喜得热泪盈眶!”

  越南毗邻广西。明末时期,此地便收纳了不少汉人;清朝时,亦有诸多汉人南下南洋,前往越南谋求生存。

  为分化汉人,越南將明末迁徙而来的汉人称作明香人,允许其参加科举;而把清朝时南下的汉人叫做清人,不许其参与科举。

  因衣饰、待遇以及政治倾向的差异,汉人在越南被一分为二,甚至彼此敌对,互不来往。

  即便如此,越南的科举受政治因素影响,多录用本土人士而非明香人,且舞弊现象屡见不鲜。

  徐煒甚至揣测,届时恐怕会有越南人冒充汉人前来报名参考,只为谋得一官半职。

  毕竟在越南,官职稀缺而谋求者眾多。

  “並非是人才的问题,而是时机尚未成熟。”

  见眾人皆投来疑惑不解的目光,徐煒这才缓缓解释道:“举办国考千头万绪,明年战事以应对荷兰人为主,届时决战激烈,又有谁敢不顾生死前来参加考试呢?”

  这一番解释合情合理以科举收拢人心,尤其是华人之心,不失为一条妙计,也是当下魏国因缺乏良才而採取的有益举措。

  然而,科举看似简单,实则繁杂无比。首先需有足够的应试之人,其次要制定完备的制度,还要选拔合適的考官,而最为关键的是確定考试內容。

  若没有几个月的精心筹备,根本无法成型,而这恰好与对荷战事相衝突。

  毕竟,在生死扶择面前,任何人都会將保命放在首位,

  况且,虽说魏国脱胎於大清,但要把科举这场大戏唱好,绝非易事。

  科举制虽在东亚广泛推行,但同一本经书在各国的解读却不尽相同。

  越南科举虽看似兴盛,却如同唐、宋时期,世家门阀眾多,还有书院势力从中干涉,导致寒门子弟极少有机会上位。

  倘若说越南科举只是一圈人的游戏,普通民眾尚有一丝机会的话,那朝鲜的科举,简直就是特定一群人的专属。

  朝鲜王朝的科举,恰似昔日的南北朝,只不过將世家换成了两班贵族。

  非两班贵族,不得参加科举;非上品贵族,不能获得一二等进土之位。

  甚至,连带有半个贵族血统的“中人”,也被剥夺了考试资格。

  这里所说的“中人”,指的是两班贵族与其他平民通婚所生的子嗣,因朝鲜奉行从母法,故而如此称呼。

  再看魏国。

  当初徐煒为稳固魏国政权,大力提拔了许多识字通文的军中汉子进入朝廷任职,或担任知县,

  或出任主事。

  十衙尚书,不就大多来自兴汉军吗?

  甚至,他还调退伍军士担任县吏、乡长,以此安抚军士之心。

  换言之,在此时的魏国,从军之路就如同一条“科举大道”。

  读书之路艰难,但成为军官相对容易。

  此时大肆举办科举,岂不是断了他们子弟、亲朋的仕途?他们心中能不產生怨气吗?

  徐煒不敢冒险,也不愿冒险,

  兴汉军是魏国的根基,是他倚仗的力量,更是魏国屹立於婆罗洲的关键支撑。

  所以,只要拖延几个月,待魏国再次战胜荷兰人,魏国声威必將大振,他这个魏王的威望也会隨之升。

  到那时,魏军上下谁会不服?科举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地推行了。

  待眾臣退下,徐煒才与弟弟徐灿相对而坐,脸上露出疲惫之色:“阿灿,在这偌大的魏国,能让我毫无保留信任的,也只有你了!幸好,我距离成为孤家寡人还有一步之遥。”

  徐灿思索片刻,本欲吐露心声,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,眼眶不禁微微泛红。

  徐煒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没有言语,一切深厚的感情尽在这无声之中。

  实际上,兄弟间的感情真挚不假,但徐煒內心深处真正能完全信赖的唯有自己。

  徐灿自幼歷经奔波,性格外柔內刚。就如当年听闻查尔斯率领东征大军来袭,他便不顾伤痛,

  带著伤兵与新兵,同曾柏一起赶赴前线支援重情重义,喜爱读书,且对他忠心耿耿,这样的人,又怎能不让人信任?

  “八百人的兴汉军,如今已扩充至两万之眾,其中梅州乡党人数眾多,占据了六七成的军官职位!”

  徐煒神情悠然,缓缓说道:“这在魏国根基未稳之时,既是好事,也是坏事,但总体而言,利大於弊。”

  徐灿今年十九岁,已在內阁歷练两年,心智早已成熟,瞬间便明百了兄长话中的弦外之音:

  对於安稳之后的魏国来说,乡党势力过度壮大反而会带来不利影响。

  他不禁嘆道:“之前大哥推行军衔制,虽未明確品级,但却类比官品,虽討得了军中汉子们的欢心,却也埋下了隱患。

  普通士兵即相当於从九品之位,人人都有官品,尤其是军官,一旦转任官职,霸占官场並非难事。”

  徐煒听闻,反倒笑著说道:“这不难解决,士兵若无伤残,二十年不得转任。

  至於军官,若要为官,需达到营级以上,且实行二阶任官制,倘若这样还不够,再进行考试筛选便是!”

  实际上,对於军官转任仕途一事,徐煒心中早有诸多办法加以约束,他日后更需这股新鲜力量来整顿官场,尤其是日渐壮大的曾氏派系。

  所以,他並不急。

  听闻此言,徐灿这才微微鬆了口气。

  徐煒接著说道:“最近我打算筹备一所军官学校,你近期事务不多,可多去军中巡察。”

  “一方面整顿军纪,另一方面留意军中可造之材,届时举荐至军官学校深造。”

  徐灿这才领会大哥的意图,点头问道:“那土著呢?”

  “不论汉人还是土著,也不管是客家还是潮汕人,只要稍有能力,皆在考虑之列!”

  徐煒目光中略带深意,郑重说道:

  “唯有一点,平衡二字,切不可忘!”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