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官学
第110章 官学
晨曦初露,鸡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寧静,谢典便匆匆起身。他顺手拿起一根柳枝,蘸著炭灰,开始仔细地清理牙齿。
妻子也已穿戴整齐,身著斜领大襟的衣裳。见丈夫这般忙碌,她不禁笑著打趣道:
“晚上连脚都不洗,早上却这么认真刷牙,你呀,就知道顾著上头,却不顾下头,只晓得在外迎合別人,却不懂得照顾家里老小!”
“咕咕咕!”谢典扭过头,嘴里含糊地嘀咕著,隨后吐出一口水,这才说道:“你也別光说我“瞧瞧你那身衣裳,这大襟可是满人的样式,黑不溜秋的,实在难看,得赶紧改改!”
说罢,他掀开了水缸盖子,对里面漂浮著的各种虫子视而不见,仿佛早已习以为常,留起一杯水继续洗脸。
在婆罗洲,这些虫子防不胜防,只要你稍一掀开盖子,它们便会趁机钻进水里。
所以,大家都养成了习惯,在木材充足的情况下,儘量烧开水饮用,这也是官府的要求。
“哗啦”他捧起水,认真地清洗著脸,顺便把刚剃光的脑袋也刷洗了一遍,顿时感觉神清气爽。
没了辫子,脑袋一下子轻了许多,他还真有些不太適应。
“知道啦!”妻子拉长了语调说道:“我这就去买件袄裙。”
“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总这么坐吃山空也不是个事儿呀,当家的你可得好好想想办法!”
“能有什么事儿,凑合著过唄。”谢典对此並不在意。
从河仙来到这新京不过才个把月,他对剪髮易服倒已经適应得差不多了。
南洋气候湿热,留长髮容易滋生瘟疫,而且丈夫早天这种事也渐渐流传开来,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短髮。当然,短髮最大的好处就是轻便。
洗个头,再也不是什么奢侈的事,普通人一刻钟就能搞定。
见妻子去叫几个儿女,谢典隨手拿起一把铜元,转身便出门:“我先出去了!”
来到临街的铺子,他径直买了一碗豆浆、两根油条和两个肉包子,美美地吃了个饱。
一结帐,才三个铜元,著实便宜。
再看那些干活的力工,穿著短褂,就著咸菜喝粥,还啃著馒头,这便是街头巷尾常见的一铜元套餐,深受大眾欢迎。
虽说只是个早餐铺,可种类还挺丰富,他甚至还能点个餛飩或者水。
新京虽说搬迁才不过两个月,但大半地方都已住满了人,到处充满了烟火气息。
“这恐怕是南洋最乾净的城市了!”
看著每隔百步就有一个的巨大垃圾桶,谢典忍不住感嘆道。
紧接著,他来到一处公交站台,熟练地看著上面的公车路线,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要乘坐的线路不一会儿,一辆皮蓬长马车缓缓驶来,车还没到跟前,清脆的铃声就已经响起来了。
车上竖著一桿旗帜:第8路。
这正是他要坐的车。
“您要去哪儿?”车夫专注地赶著车,另一个人则挨个收钱。
“去九衙!”
“五站路,一铜元!”
在这公交上,每一站路大约一里,五站算一程,收费一铜元,不满一程的也按一程算。
这种计费方式,大大方便了那些有点小钱,但又没能力购置车马的中產阶级。
等他到了“九衙”,这里早已是人满为患。
到处都是像他这样,穿著长袍、衫或者道袍的读书人,一个个面带期待,簇拥在一块巨大的木牌前,神情十分激动。
所谓九衙,顾名思义,就是魏国的九个衙门。
內阁设在王宫里面,九衙则在宫外,自然成了大家能够接触到的唯一中枢机构。
以前九衙有一半是空著的,如今却都满员了。
移民越来越多,读书人出现的概率也就越来越高,满清那么大的地方,怀才不遇的人可不少。
之前那种识得三五百字就能当官的场景,早已不復存在。
谢典就是如此,他自翊精通四书五经,自然看不上当什么吏员。
和他一样的读书人都聚集在九衙,等著九衙发布官职,然后报名参加考试,直接考取。
这种方式比科举高效多了,一天就能出结果。
“咦,大好事呀,大好事呀!”
上百號人挤在前面,突然前面传来惊呼声,后面的人听了,心里愈发痒痒。
谢典明知顶多再过一刻钟他就能看到,但此时也忍不住往前挤,就想先睹为快。
仿佛早看一眼,他就能考中似的。
“確实,確实是大好事!”
只见公示榜上,列著一排职位,而且不是他討厌的吏员职位,而是正经的官职。
並且还是清贵的教职每个县都要办一所综合性学校,教授年限最低为6年。
更重要的是,校长一职是正八品衔,其他老师也分別是从九品、正九品不等。
教育部生怕这群读书人误会,还在后面特意补充说明:
这些职位都算官,任职满三年,就能参加大挑,优先外放当县官。
这下,这群心高气傲的读书人自然惊喜万分。
谢典也不例外,他美滋滋地说:“就算当不上校长,当个老师也挺好。”
“生活有著落了,等几年后参加大挑,说不定就能直接当县太爷!”
和他想法一样的人不在少数,大家纷纷奔走相告。
有这么一块好的踏脚石,怎能不让人高兴呢?
“大王英明,就这一项举措,各县的官学就不愁没人了,咱们汉家文化,也能在婆罗洲彻底扎根。”
相较於那些私塾,官学力度更大,资源也更丰富。
能在短短几年內將儒家文化普及开来,这对魏国的统治极为有利。
看著远处渐渐散去的读书人,曾柏疑惑地问道:“大王,为何不举行科举呢?”
“这样选官,实在有点不太正规呀!”
徐煒则慢悠悠地说:“咱们地方小,读书人也不多,科举不太合適,而且,科举也慢慢跟不上时代了。”
“就算熟读四书五经,也选不出我想要的人才!”
曾柏听了,不禁悚然一惊:大王不要科举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