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我就是列强最新章节 > 第109章 凝聚力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09章 凝聚力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109章 凝聚力

  纳土纳群岛这一场激战,荷兰海军可谓是元气大伤,其精心构筑的对魏国的经济封锁,也如同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,轰然崩塌。

  彼时的亚洲局势,恰似风云翻涌的海洋,变幻莫测。

  在腐朽庞大的大清帝国。

  英法联军如饿狼般汹汹逼近天津,清政府在列强的坚船利炮威逼之下,被迫与俄、法、英、美四国签订了《天津条约,这一纸条约,宛如一道沉重的锁,勒紧了大清帝国的脖颈。

  与此同时,隔海相望的日本,同样在列强的淫威下瑟瑟发抖,无奈签订了《日美通商条约。

  因列强秉持一致行动的原则,日本又接连被迫与荷兰、英国、法国、俄国等国缔结条约,至此,日本长期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,如同泡影般破灭,彻底宣告破產。

  在印度,1858年6月20日,英军在瓜廖尔成功击败起义军,印度大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。

  换言之,在亚洲眾多反殖民斗爭中,尤其是亚洲霸主大清的倒下衬托下,让魏国直接脱颖而出。

  魏国成为东方首个击败列强的“土著国家”,一时间声名远扬,国际地位也隨之更上一层楼。

  然而,荷兰毕竟已衰落许久,击败荷兰並不足以让魏国路身列强之列。

  “大哥,清国和日本可真是太惨了!”

  徐灿摇头嘆息道:“被洋鬼子欺负到家门口了,简直是愧对祖宗啊!

 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??????.??????】

  “还是咱们魏国厉害!”

  “荷兰人不宣而战,压根儿就没把咱们放在眼里,完全是以看待土著的眼光来轻视魏国,这便是他们犯下的最大错误!”

  徐灿一针见血地指出荷兰人的问题:“太过轻敌大意了。”

  “眼下,英国人有意进行调停,荷兰人选择了沉默,咱们同样保持沉默,双方倒也有了一种默契,谁都不想让英国人从中捞到好处。”

  兄弟二人相对而坐,面前摆放著烤炉,炭火正旺,他们亲自往肉串上撒著调料,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滋味。

  “这不过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停战罢了!”

  徐煒对著弟弟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荷兰人心里肯定不服气,而咱们也是见好就收。依我看,未来几年內,咱们和荷兰之间恐怕还会有一场大战。”

  “只有成为列强,那些形形色色的势力才不敢轻易来招惹咱们魏国,如此咱们才能实现长治久安!”

  “成为列强,真有这么大的好处吗?

  一面对弟弟徐灿的疑惑,徐煒借用后世的一句名言,微笑著解释道:“这就好比从被摆在餐桌上任人宰割,变成了能够坐在餐桌前掌控局面。”

  “虽然都在餐桌上,但所处的位置截然不同。”

  从被列强肆意宰割的对象,转变为能够与列强平起平坐的角色,这条路註定充满艰辛。

  就拿日本来说,为了实现这一目標,耗费了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。

  日本先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,而后击败清军,接著又通过贷款扩充实力击败俄国人,並且还得依靠英国人这个盟友,才最终被国际社会承认为列强之一。

  徐煒心里清楚,魏国建立还不到两年,要想成为列强,必须彻底掌控婆罗洲,这是达成列强条件的关键一步。

  当国家的经歷和人口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,就需要找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“开刀”,以此来彰显自身实力。

  荷兰?实力太弱,即便战胜它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。

  而正在攻略中南半岛的法军,无疑是最佳的“垫脚石”。

  只要普法战爭结束,拿破崙三世下台,法军的战斗力必定会大幅下滑,届时便是魏国扬威之时一旦成功身列强,魏国便能够名正言顺地引进先进技术,甚至可以光明正大地扩充地盘,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。

  大洋洲、非洲、中东等地,有不少令魏国垂涎三尺的好地方。

  或许这些地方在欧洲人眼中或许不值一提,但对於魏国而言,却充满了巨大的吸引力。

  “移民情况怎么样了?”徐煒接著问道。

  “剪辫子这件事传到大清后,许多有意移民的人心中疑虑重重,导致移民数量逐渐减少,现在每月大概只有三千人左右了!”

  徐灿无奈地摊开双手说道:“大哥,要不把剪髮令取消了吧?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剪了,似乎没必要再继续坚持了。”

  “不行!”徐煒眉头紧皱,毫不犹豫地拒绝道:“那些捨不得剪辫子的人,心里想的无非是来魏国捞一笔就回老家,只有愿意剪辫子的,才是真正在老家活不下去,一心想在魏国扎根的人。”

  “如今咱们国家局势逐渐稳定,移民不仅要注重数量,更要注重质量!”

  移民因素只是一方面,更为关键的是,这是对国內土著以及其他民眾的一种“驯服”手段。

  魏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,国內群体构成复杂,有土著、华人、白人,而华人又细分为客家人、

  潮汕人等,甚至还能按照府、县进一步细分。

  大量移民虽然推动了魏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,但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:

  社会风气浮躁,人心不够凝聚。

  一旦遇到些许风吹草动,比如一场战爭失利,这些人逃的比谁都快。

  魏国极有可能,甚至直接分崩离析。

  徐煒颁布的剪髮令,起初是为了激怒土著,促使他们反抗,后来用著用著,就產生了类似满清剃髮令的效果。

  可以说,剪髮令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规范,要求民眾改变原有的髮型,实则是对百姓的一种重塑、驯服。

  在这种强压之下,民眾就会如同清初被强制剪髮的汉人一样,通过自我催眠,逐渐接受並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  而魏国人留短髮,久而久之,便会演变成魏国人的一个標誌,

  如此一来,无论是潮汕人、客家人,还是土著,都將拥有这一共同特徵。即便这个共同点看似微不足道,但总比没有要好。

  隨著时间的推移,这种共同特徵自然会逐渐演变为一种凝聚力。

  就像在比利时,殖民者按照身高、肤色以及財產等奇標准,將卢安达人划分为:拥有十头牛以上的为图西族,十头牛以下的为胡图族。

  这种人为製造的种族划分,硬生生地將一个民族一分为二。

  最终,导致这个民族內部爆发了一场惨烈的大屠杀,造成了上百万人死亡的悲剧。

  “仅仅剪髮还远远不够!”

  徐煒站起身来,一边步一边思索著,感觉自己的思维愈发活跃。

  突然,他脑海中灵光一闪,想到了满清曾经採用的手段:“尊孔、尊儒,实现文化统一才是稳固统治的关键所在啊!”

  “我真是太糊涂了,这么简单的道理竟然一直被我忽略。”

  倘若所有人都以儒家的价值观来行事,还何愁国家根基不稳呢?

  “阿灿,咱们魏国有多少私塾?”

  “不太清楚!”徐灿摇摇头,隨后建议道:“大哥,私垫和社学这类教育机构,確实应该大力鼓励发展,读书的人多了,对国家肯定是好事。”

  “没错,教育这件事,再也不能忽视了!”

  徐煒点头表示赞同,下定决心要大力普及教育。

  隨著工业化的不断发展,普通劳动力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求,魏国需要的是有文化、识字的高素质人才,这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。

  “对了,我给你找了个正妻!”

  徐煒话题突然一转,聊起了徐灿的婚事。

  “是哪里人呀?”徐灿好奇地问道。

  “北大年吴王的孙女,她知书达理,温柔贤淑,和你再般配不过了!”

  徐煒拍了拍二弟的肩膀,笑著说道:“咱们徐家就盼著咱们开枝散叶呢,而且,我再给你找两个平妻!”

  “家里有著热闹了!”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