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从1981重新开始最新章节 > 第36章 商议【求月票求推荐票】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36章 商议【求月票求推荐票】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“你看,我跟那老师傅合伙弄这个,前阵子种地一直没倒出空来张罗,眼下閒下来了,就想著把这小买卖再支棱起来。”

  “你这常年都在鬼市混,要是碰上有人打听你这车在哪买的,或者瞧见谁也想弄一辆,你就帮兄弟我搭个话,引荐引荐,咋样?”

  “行啊,这还算个事儿啊,没问题!”陈志国听得十分痛快,大手一挥,“往后但凡有人打听,我保准第一个就把他支到你那儿去!不过……”

  他顿了顿,带著点打听的意思,“你这车,往外卖大概得是个啥价码?”

  陈志文放下筷子,没半点藏著掖著:“二哥,咱自家人,我跟你掏心窝子说。这一辆车,东拼西凑找零件,再加上焊架子、出工费,拢共的成本怎么也得二百二三十块。”

  “有时候碰上关键部件实在淘换不著旧的,也得用新的,成本就往上涨。所以呢,我们往外卖,统一定的是二百八十块钱一辆。挣的那五六十块钱,我跟合伙的老师傅对半劈,一家能落个二三十。”

  “不过咱们都是自家人,我哪能挣你的钱?那不成笑话了!这样,等我回去跟老师傅仔细核算下成本,核算清楚了,我再来跟你报个底价,保准一分钱不赚你的,就按成本价走!”

  陈志国一听这话,脸上笑开了,连连点头:“成,太成了,文子,啥也不说了,二哥心里有数!”

  吃过了午饭,陈志文撂下饭碗便起身告辞。陈志国也赶忙跟著站起来,一路陪著往外走,非要把人送到院门口不可。

  到了院门坎儿那儿,陈志文蹬上倒骑驴,一脚支著地,回头对陈志国说:“二哥,你回屋吧,別送了。我这就去找那老师傅核计核计,把成本价给你问得明明白白的。问妥了我立马就过来给你个准信儿!”

  骑著倒骑驴一路来到了老毕修自行车的小铺子,老毕正猫著腰,跟一辆掉了链子的自行车较劲,听见车响一抬头,见是陈志文,脸上立刻露出了笑,

  “呦呵!这可真是稀客啊!好些日子没瞅见你了,这是上哪儿发財去了?”他直起腰,在油污的毛巾上擦了把手。

  “发啥財啊,这不种地嘛,这才刚忙利索。”陈志文笑著从兜里掏出烟,递了一根给老毕。老毕接过来夹在耳朵上,索性也不修车了,俩人就这么靠在铺子门口,点著了烟,吞云吐雾地嘮了起来。

  “老毕,前阵子说那三相电,接好了没?”

  “早接妥了,还特意倒腾来一台三相电焊机,傢伙事儿都备齐了。可左等右等不见你人影,我还心思这钱白了呢!”

  “哪能啊!我这不是地里活儿一完就立马过来了嘛。”陈志文吐了口烟,顺势说道,“正好,给我二哥弄一辆倒骑驴,他要。”

  俩人说著就进了屋里。老毕从杂乱的工具箱底下翻出个卷边的小本子,又找来半截铅笔头,一边翻找著零件,一边在本子上写写算算。半晌,他抬起头:“文子,这些件儿都算上,成本拢共得二百二十五块。”

  陈志文点点头,递过去一根烟:“老毕,跟你打个商量。这车是给我亲二哥弄的,我在中间也不好意思挣钱。你看这样行不,就算二百四十五块钱,让你也挣个二十块的辛苦钱。”

  老毕把烟点上,嘬了一口,爽快应道:“成啊!这有啥不行的,啥时候动手开干?”

  “现在就整唄,我这就去跟我二哥说一声价钱,回来咱就开干!紧著点手,今儿个就把它弄出来!”

  “中!”

  陈志文立马骑上车,又折回陈志国家,把价钱一说。

  陈志国一听,二话没说,直接就从炕席底下摸出个布包,点出二百四十五块钱塞给他:“这价钱太合適了,才顶上一辆好自行车的钱,有了这车,往后可方便太多了!”

  陈志文揣好钱,赶回修车铺。老毕已经拉好了三相电,把那台二手电焊机推到了外面。

  俩人也不多废话,直接上手开干了起来,等最后一个焊点冷却车架子彻底完工,差不多下午三点多了。

  剩下的活就是老毕的了,陈志文跟老毕打了声招呼,直接往家走去。

  到家的时候,快下午四点了。院里头飘著饭菜的香味,家里显然已经准备好了饭菜。

  陈志文刚推著进了院子,就看见陈兰和陈芳这俩丫头蹲在房檐底下,不厌其烦地逗弄著包子和卷,你捅一下,我摸一下,玩得正开心。

  “哥!你总算回来了,就等你吃饭了。”俩丫头听见动静,几乎同时抬起头嚷嚷起来。

  这时的农村,大多家里都是除了农忙的时候一天吃三顿,平常閒下来的时候,基本都是两顿饭。

  好在之后陈志文挣了钱之后,再也没缺过嘴,所以就一直吃三顿,不过小孩子饿的快,这俩丫头怕是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,眼巴巴盼著他回来开饭呢。

  “咋这么晚才回来。”王美兰一边端上热好的饭菜,一边念叨起来。

  陈志文洗了手坐到饭桌旁,拿起筷子说道:“去县里鬼市转了转,碰上陈志国了,中午就在他家吃了口饭。顺便给他也张罗了一辆倒骑驴,就跟咱家这辆一样。”

  他没急著夹菜,反而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老二志武,压低声音问道:“先別说我,你呢?今儿个跑去隔壁屯子,情况咋样啊?”

  陈志武被他哥这么一问,脸“唰”地一下就红了,吭哧瘪肚地埋下头,拿著筷子一个劲儿地戳著碗里的饭,半天憋不出一个屁。

  王美兰显然也听见了老大话里有话,立马转过头,眼睛盯著老二:“啥隔壁屯子,老二今天干啥去了。”

  陈志武相中隔壁屯老李家闺女秀芹这事儿,家里现在也就他们哥俩知道,谁也没告诉,王美兰自然被蒙在鼓里,还以为他今天就是出去玩了一天。

  桌上原本闷头扒饭的老三、老四、老五,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筷子,小耳朵支棱起来,悄没声地吃起了瓜。

  老二一听母亲追问,急得在桌子底下直捅咕他哥的大腿,脸憋得通红,一个劲儿地使眼色,求他千万別再往下说了。

  陈志文被他这小动作逗得心里直乐,瞅著他那窘迫样,索性咧开嘴,“哎呦,瞅你这点出息!大小伙子家的,相中个姑娘有啥抹不开脸的?这光明正大的好事儿,有啥不能说的!”

  “相中姑娘了?相中谁家的了?”王美兰刚还悬著心,以为老二惹了啥祸,这一听原来是相中了对象,脸上立刻笑开了。

  老五陈芳一听也来了劲,瓜也不偷偷吃了,直接把小脑袋凑过来:“那我是不是快要有二嫂啦?”

  “去去去,一边儿去!大人说话小孩儿別插嘴,赶紧扒拉你的饭!”王美兰好笑地白了小女儿一眼,又迫不及待地转向老二,声音都放柔了几分:“到底是哪家的姑娘啊?哪个屯子的?”

  老二都已经脸红到脖子根了,脑袋埋进碗里了,扭扭捏捏半天挤不出一个字。

  陈志文一看他这怂样,乾脆利落地替他说了:“妈,是隔壁永兴屯老李家那姑娘,叫李秀芹。”

  “秀芹那丫头啊!”王美兰一听,巴掌轻轻一拍,“哎呦,都说这丫头实在,手脚勤快,还特別孝顺她爹妈!是个好闺女!”

  一说这个,王美兰脸上的笑收住了,开始不停地念叨起来:“这是不是得赶紧找个正经媒婆去说道说道?咱可不能失了礼数。”

  当时的东北农村,即便男女双方自己看对了眼,按老理儿也得请个媒人正式上门提亲,显得郑重,也是对上辈人的尊重。

  因此催生了不少职业媒婆,她们不光牵线搭桥,也负责传递双方家境、人品要求,操持提亲订婚的流程。

  陈志文瞅了一眼身边的老二,见他还是那副闷葫芦样,不由得好笑地用胳膊肘捅咕了他一下:“咋样啊?你今天到底去没去人家里?表示表示没有?”

  “我……我哪好意思直接上门啊……”陈志武吭哧瘪肚了半天,才从牙缝里挤出这么一句。

  “那你昨天特意留的那只活野鸡呢?没给人家送去?”

  “我……我让秀芹拿回去了。”陈志武的声音跟蚊子哼哼似的,头埋得更低了。

  陈志文看著母亲那副恨不能立马就去找媒婆的著急模样,不由得笑了出来,不紧不慢地开口:

  “妈,您先別急,听我说两句。”

  “这事儿啊,咱先稳当稳当。人家俩小年轻这才刚搭上话,自己个儿处得正好呢。咱现在要是立马就火急火燎地请媒人上门,阵仗弄得太大,別再给人家姑娘嚇著。”

  “要我说,先让老二自己多往永兴屯跑跑,勤快点,多来点事。等他俩处得差不多了,感情扎实了,到时候再请媒人去说合,那不就水到渠成了嘛!”

  王美兰听了大儿子这一番话,仔细琢磨了一下,缓缓点了点头:“也是,文子你说得在理。是妈太心急了,光顾著高兴了。”

  她转向老二,语气温和了不少,“那老二你就先跟人家姑娘好好处,手脚勤快点,眼里有点活儿!”

  陈志武如蒙大赦,赶紧用力点头。

  陈志文又想起来一件正事,便把在县城看到的说了出来:

  “妈,还有个正经事。今儿个在县里电影院门口,看见夜校招生的告示了。我准备去报个会计班,让老二去学开拖拉机。反正现在地里也不忙,学点本事將来肯定用得上。”

  王美兰一听是学技术的正经事,立刻表示支持:“这是好事儿啊。”她顿了顿,忽然想起什么,拍了下大腿,“哎,对了,你要不要上你二大爷家问问,把陈志远也给带上。”

  “成,”陈志文点头应道,“那我一会儿吃完饭就去二大爷家问问。要是志远也愿意去,明儿个我们哥三就一块儿去县一中报名!”

  老陈家这一大家子,不像屯里有些人家,亲戚间为点鸡毛蒜皮就掰扯不清,甚至闹得老死不相往来。

  不管是大爷家的还是叔伯家的,走动得都勤,谁家有个大事小情,都能搭把手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那股子团结和睦的劲儿,在十里八村都是出了名的。

  所以家里头有啥好事,总是头一个就想到自家亲戚。虽说一个锅里吃饭,勺子难免碰锅沿,家里人拌嘴吵架的时候也不是没有,但基本上都是吵过就算,谁也不会真往心里去,更谈不上记仇结怨。

  吃过了晚饭,吩咐老三去把借王二狗家的水桶送回去,自己则一个人溜达著往二大爷家去了。

  到了二大爷家,也刚吃过晚饭不久。陈志文刚推开院门,大爷家的小闺女陈红玥就扑了过来,围著他嘰嘰喳喳地叫个不停,“大哥,你咋来啦!”

  “文子来了!吃过晚饭了没?”一进屋,二大爷陈卫军正坐在炕沿边搓著麻绳,见状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,热络地招呼道。

  在一旁的陈志远也赶忙打招呼。

  “吃过了,二大爷。”陈志文笑著应道,顺势在旁边的长条板凳上坐下。

  爷俩先嘮了几句家常,问了问地里的苞米长势。隨后,陈志文便把话引向了正题,將今天在县城电影院门口看到夜校招生海报的事,一五一十地跟二大爷细说了一遍。

  二大爷一家去年冬天帮著陈志文炒毛嗑,確实也跟著挣了。虽说这笔收入还没能让日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手头確实比往年宽绰了不少。

  眼下不像屯里有些人家那样,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,五块钱的学费,他们家还是能掏出来的。

  “我这打算让志武去夜校学开拖拉机,二大爷,您看让志远也跟著我们一块儿去学,咋样?”陈志文说明来意。

  “真能学开拖拉机?”一直在一旁竖著耳朵听的陈志远,此刻眼睛都亮了,迫不及待地插话问道。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