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:下马威与硬钉子
与秦漠的冲突,像一阵风似的传遍了整个研究院。姜窈明显感觉到,周围的目光变得更加复杂,多了几分审视,甚至幸灾乐祸。得罪了研究院里技术顶尖、脾气也最硬的秦漠,这位空降组长的日子恐怕更难过了。
果然,接下来的几天,姜窈深切体会到了什么叫“软钉子”。
她去找后勤部门申请一间稍微像样点的办公室或者实验室,对方客气地表示:“姜组长,实在不好意思,咱们研究院用房紧张,您也看到了。目前实在腾不出空房,要不您再等等?”
她想去资料室调阅一些洞窟的档案和早期测绘资料,管理员为难地说:“这些资料很多是孤本,或者涉及保密权限,需要院领导特批,而且原则上不允许拷贝或拍摄。”
她想召集相关部门开个协调会,讨论数字化项目的初步实施方案,结果要么是负责人“出差了”,要么就是“正在忙一个重要项目,抽不开身”。
她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,无处着力。
分配给她的那间小办公室,更是成了某种象征。她坐在里面,能清晰地听到门外路过的研究员们的低声议论。
“听说昨天跟秦工吵起来了?为了飞无人机?”
“啧啧,京城来的大小姐,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。”
“估计待不了几个月就得哭着鼻子回去。”
姜窈面无表情地关上房门,将嘈杂隔绝在外。她打开电脑,连接上自己搭建的高速网络,开始工作。办公室小?没关系,虚拟空间无限大。资料不给?没关系,她通过自己的渠道,从国际数据库和合作机构调取相关的公开资料和前沿论文,其全面性和先进性,可能远超研究院资料室的收藏。
她不会坐以待毙。
生活上的不便也同样存在。宿舍的水压不稳,水质偏硬,带着一股浓浓的碱味,洗完头发后干涩难梳。研究院食堂的饭菜口味单一,重油重盐,对于饮食向来精致的她来说,难以下咽。
但这些,都没能让她皱一下眉头。
她利用周末时间,去了一趟敦煌市区,自费购买了一套小型的软水净化和增压系统,又采购了一些高品质的食材和简单的厨具。回到宿舍,她对照着说明书,亲自动手,将净水系统安装好。看着清澈柔软的净水流出,她满意地点点头。
接着,她用带来的便携式电磁炉和小锅,给自己做了一顿简单的西餐:煎牛排,蔬菜沙拉。食物的香气驱散了宿舍的霉味,也暂时抚慰了异乡的胃。
她还抽空,用带来的3D打印机,打印了几个精巧的收纳架和装饰品,将简陋的宿舍布置得焕然一新,至少符合她的审美和卫生标准。
王副主任偶然有事来找她,看到焕然一新的宿舍和桌上那套显然不属于食堂的餐食,惊讶得张大了嘴巴。
“姜…姜组长,您这……”
“改善一下生活环境,不影响工作吧?”姜窈淡淡地问。
“不影响,不影响。”王副主任连忙摆手,眼神里却多了几分真切的惊讶。这位大小姐,似乎和想象中不太一样。她不是来吃苦的,但她也绝不向粗糙的环境低头,她用她自己的方式,强硬地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出一方属于她的、精致而高效的“飞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