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都市言情小说 > 1979戏梦人生最新章节 > 第22章 一出手就是全明星阵容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22章 一出手就是全明星阵容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人艺的排练厅大约是钟山眼中最神秘的地方之一。

  当初蓝田野带钟山来人艺的时候,领着他从前厅到观众席再到舞台、办公室逛了个遍,唯独没带他进排练厅。

  他至今依然记得当时蓝田野表情严肃。

  “小山我告诉你,别的地方,哪怕院长办公室,进去看看也没什么。但是在人艺,只要没有你的戏,坚决不进排练厅,找人?那就门口敲门让别人出来。”

  其话语中透露出的对排练厅的格外重视,至今让钟山记忆犹新。

  也正因为如此,来到人艺已经一个多月了,今天由林钊华领着,钟山才第一次迈步进了排练厅。

  无人的排练厅此刻有些昏暗,虽然两边也有不少窗户投进天井的光线,可是遮挡的物事太多,难免看不清楚。

  林钊华伸手拨开了墙上的开关。

  顶上一盏盏长条灯亮起,这个足有两层楼高的排练厅瞬间变得宽敞明亮起来。

  这是一个足有几百平米的巨大空间,足够奢华的尺度可以容纳几十人在此排练驻足。

  不过虽然尺度奢华,装修却显得格外寒酸,别说跟剧场里比较,就是跟三楼简易粉刷的办公室相比也更加精简。

  四面的白墙,除了一些消音的隔板,并无过多装饰,除了最下面的木纹墙裙,都是干干净净。

  抬眼望去,仅有四个巨大的字挂在墙壁一侧,正是“戏比天大”。

  再往下看,排练室里就杂乱起来,两排看起来很有时代感的木制桌椅,摆放的很是杂乱,每个墙角都满是各种道具物品,刀剑、乐器琳琅满目,更多的则是充当舞台布景的箱子、屏风。

  黑漆色的地板遍布着粗细不一的各种划痕,这种使用程度,哪怕是挂在某鱼上,都不敢标八成新。

  林钊华领着钟山走到一个单独的桌子前面。

  这是整个排练空间里最突出的一张桌子,与其他桌椅的唯一不同,就是上面放着一个西餐厨师常用的上菜铃。

  钟山凑过去看,林钊华提醒道,“看看得了,这玩意儿你可不能碰。”

  “怎么?”

  “这可是光荣而伟大的传统啊!”

  林钊华咧嘴笑起来,不知道是在嘲笑传统还是嘲笑钟山。

  他解释道,“打从咱们人艺四巨头建院开始,焦菊隐老先生就是这样,坐在这里导戏!他弄了一个西餐铃铛,每当有问题的时候就按铃停止表演。”

  “导演风格这东西,本来一人一个样,可是上行下效到哪也改不了哇,所以后来就成了人艺导演的规矩了,导演就坐这儿,有问题就按铃,谁也不许打导演头里过,除了导演,谁也不能按这个铃!”

  一通说完,他冲钟山挑挑眉,“你觉得这个怎么样?”

  钟山耸耸肩,“首先我不是导演,其次我不是演员,所以关我屁事?”

  这话一下子把林钊华逗乐了,他手搭在钟山肩膀上,笑的前仰后合,半晌才收起笑容。

  “行了,这儿没人,咱聊聊选演员的事儿吧。”

  按理说,挑选演员这事儿主要就是导演自己的工作。

  不过话剧行业里,编剧的发言权很重,而且编剧创作时往往脑海中是有幻想出的人物形象的,所以找编剧研究演员安排也是常有的事。

  椅子腿在地板上拉出沉闷的摩擦声。

  俩人坐定,林钊华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,看看钟山,“给我张纸。”

  钟山翻开本子撕了一页递过去,林钊华看看抬头,抬手写了起来。

  “首先,茶馆的核心演员用不上,他们下半年得出去演出,其次呢,王昭君的核心演员也用不上,因为他们也正在排练。

  “咱们的计划是六月底首演,所以其他的演员,无论有戏没戏,都可以挑,原则上呢,是谁做主角都可以。”

  钟山闻言,不太相信,“谁都可以?”

  林钊华点点头,“原则上是这样。”

  钟山似笑非笑,“原则上可以,就是不行;原则上不行,就是可以,对吧?”

  林钊华乐了,“你一个小伙子怎么净懂一些这个!不过嘛,是这意思。”

  人艺这种演出单位,虽然说演员之间是平等的,但是演员对于角色来说,形象上却有不同的适配程度。

  再加上演技的差别,虽然不分三六九等,但是也总有个前后。

  “咱们从角色出发吧!”

  林钊华信笔写出一个名字:“谭嗣同,谁来?”

  这是《法源寺》这部群像戏中最吃重的角色,算是第一主角。

  钟山抛出自己的疑惑,“谭嗣同台词格外多、格外长,谁台词好一些?”

  “台词你不用担心。”

  林钊华轻笑道,“人艺不存在台词问题,台词、发音、形体这都是基本功,三天不练同行就知道了,哪怕常年演配角的,也是绝对过关。”

  钟山点点头,心想前世自己要能遇见这么一帮子演员,大约能幸福到哭死。

  提前不做功课,超过一百个字就记不住词儿的流量明星,愣是要求改剧本,这种痛谁懂啊?

  不过他还是推让说,“你是导演,以你为主,我只有一条,尽量英俊一些,正派一些。”

  林钊华又补充一条,“谭嗣同死时34岁,演员年龄还不能太大。”

  总结完毕,他盘点起来,“米铁曾、闫怀理、李广复,你觉得如何?”

  钟山心说,好家伙,一出手就是全明星阵容!

  米铁曾演过《茶馆》的马五爷、《雷雨》的周冲,高大帅气,风度翩翩。

  闫怀礼就不用说了,沙和尚谁不认识?

  李广复可能不够出名,可是至少也演过《禽满四合院》的三大爷,演技绝对在线。

  不过这些人都不是钟山心中的人选。

  他翘着二郎腿,连连摇头。

  “米铁曾老师,儒雅有余,锐气不足。”

  “闫怀理老师嘛,声线粗沉,年龄偏大,有点老相。”

  “至于李光复嘛,精神帅气,有点矮,演个戊戌六君子倒是不错。”

  林钊华偏头看着他,“那你觉得谁合适?”

  其实钟山心中最好的人选是朴存昕,毕竟颜值摆在这儿了。

  只可惜此君之前插队下乡,1977年返城之后,考上了空政话剧团,目前还在那边坐冷板凳、跑龙套呢。

  不过想来朴存昕如今的演技也未必能驾驭这个角色。

  至于第二人选……

  他开口试探道,“既然演谭嗣同,找个姓谭的演,是不是也别有看点?”

  林钊华闻言,意外地眨眨眼,“你说的是谭宗尧?”

  “没错。”

  钟山所说的这位谭宗尧在老三国里面演过司徒王允,不过那时他已经年近五十了,现如今他才三十多岁,面相要年轻帅气得多。

  钟山之所以对他有印象,还是因为此人后来在《天下第一楼》里的精彩表演。

  “没想到你还能注意到他,功课倒是没少做。”

  林钊华点点头,点评起来。

  “这个谭宗尧在咱们人艺时间也有六七年了,只不过运气不好,老演B角,但水平很不错,每次救火、顶替准有他。”

  “……我记得去年,排蔡文姬,他是‘周近’的B角,好歹还上了两次场,今年初演《名优之死》,又是B角,这次还没轮到他上台,过年戏停了。现在复排《雷雨》,他演鲁大海,还是B角!”

  林钊华口中的B角,就是舞台剧演出中同一角色的第二演员,一般用于频繁演出或A角出问题时顶替。

  说白了,就是备件。

  演员行当有一句说法,叫“宁可演群众,也不演B组”。

  备件演员不好当,不仅要跟主要演员排同样的戏份,而且上台的机会还少得多。

  上台少就难免表演不熟练,所以在有限的几次登台中往往心理压力更大,表演一旦因循A角的套路,更不容易出彩,可谓吃力不讨好。

  所以有这功夫,还不如排点别的戏呢!

  林钊华虽然意外钟山的选择,不过对于这个建议也觉得不错,干脆在纸上记录下来。

  定了主要人物,接下来就好办了。

  话剧表演,讲求的是演员年龄搭配要合适,你找五十岁的人来演三十岁,那就要找六十岁的人演四十岁,年龄相差得当,就能够消泯不真实的感觉。

  于是乎,朱琳演慈禧、董行杰演光绪,孙俊峰演康有为,闫怀理演袁世凯……一众预选的角色纷纷落定。

  当然了,此朱琳不是女儿国国王,而是“中国话剧皇后”。

  等到选串场的小和尚“异禀”的时候,钟山提了一句,“听说有个叫杨立辛的不错。”

  此时杨立辛刚来人艺三年,还正在跑龙套呢。

  林钊华深深看看钟山,只觉得陌生。

  “你小子,怎么知道这么多演员?”

  钟山当然不能说自己有前后眼,只是翻了个白眼,“我好歹也在副台站了一个多月呢!”

  这话看起来有道理,可实际上这一个多月就演了《茶馆》一出戏。

  不过林钊华也没深究,聊完之后,干脆抄起纸来,拍屁股走人。

  虽然俩人商量了个大概,但是实际选人用人还要看具体情况,这就是导演的工作范畴了。

  如是几天过去,钟山埋头于《夕照街》的剧本创作,直到有一天下午,林钊华来找他。

  “演员都齐了,今天是读剧本,你一定得来。”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