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都市言情小说 > 1979戏梦人生最新章节 > 第12章 一锤定音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2章 一锤定音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有演出的时候,首都剧院的夜晚就是人声鼎沸的。

  《茶馆》复排的首轮演出最后一场,首都剧场一千三百个椅子座无虚席,等到于适之饰演的老掌柜王利发攥着腰带仓皇退场,现场所有人都站了起来。

  叫好声、呐喊声不绝于耳,连绵的掌声一直持续到演员出来谢幕都没有停下。

  谢幕加上合影,足足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直到晚上11点多,流连的人群才终于散去。

  虽然戏演完了,但是舞台还不能撤出,因为明天还要给这出话剧最终录像。

  对于话剧演员来说,可以说每一场演出都会有新的体验,新的心得,所以为了保证话剧录像质量更好,几乎所有录像环节都是放在演出结束之后,趁热打铁。

  第二天下午,1979年版的《茶馆》录像工作正式开始。

  作为幕后人员,钟山依旧跟在杜广培旁边,等着拉大幕。

  持续忙碌了一个多月,如今终于要迎来休息,杜广培今天心情不错,他拍拍钟山的肩膀,问道,“上次那个剧本有消息了没有?”

  钟山摇摇头。

  自从那一天艺委会上的激辩之后,快一个星期了,一直没消息。

  中间钟山碰见俞民几次,老头要么吹胡子瞪眼,要么直接不拿正眼瞧他。

  不过除了不给好脸,俞民倒也没别的动作,一切照旧。

  倒是这几天蓝田野下台的时候,总会跟钟山聊上几句,明显比以前热情。

  “年轻人,不要害怕挫折!”

  杜广培拍拍钟山的肩膀,“咱们大院长曹禺,23岁才写出《雷雨》,你今年22,难道你的才华还能比院长高?没选上就没选上,你呀,可以把剧本要回来去投稿嘛!要是能投稿成功,稿费也是一笔收入,总比白干强。”

  这话倒是提醒了钟山,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。

  杜二爷这话在理,自己肚子里有的是墨水,不管《法源寺》结果如何,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、写点新东西总没错。

  正要开口说话,却看到那个微微发福的编剧梁秉鲲一溜小跑冲了过来。

  舞台监督赶忙冲过去拦住他,压低声音问道,“你干嘛呢!”

  梁秉鲲冲站在幕布旁的钟山招招手,“院长来了,叫钟山过去。”

  钟山见状,已经走了过来。

  “刁院长找我?”

  “不是!”

  梁秉鲲纠正道,“大院长!曹院长!曹宇!”

  杜二爷跟在后面,一听是曹宇,伸手推推钟山,“去吧去吧!别耽误了领导的事儿!”

  钟山点点头,跟着梁秉鲲走出了后台。

  俩人一路走到三楼院长办公室门口,梁秉鲲敲了敲门。

  里面传来一个声音。“进来。”

  俩人推门进去,大院长曹宇正在跟坐在对面的刁光谭聊天。

  钟山瞅了瞅这位在中国戏剧史上鼎鼎大名的传奇人物,曹宇。

  在中国,哪怕对文学毫无了解的普通人,大概率也听说过“鲁郭茅巴老曹”这六个字。

  对于文艺圈的人来说,这些名字自然如雷贯耳,好比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、太上老君、如来佛祖,每一位都属于时代的顶尖人物。

  到了1979年,六人中鲁迅、郭沫若、老舍均已仙去,曹宇虽然在这六位当代文坛大神中甘陪末座,但也是文艺界仅有的几块金字招牌之一了。

  所以曹宇的形象也非常复杂,中戏的名誉校长、人艺的院长、剧协的会长……无数的身份建构着他的人生光环——当然,对于他个人来说,主抓的工作依旧是人艺这块阵地。

  在钟山的眼中,这位明显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中等身材,花白的分头梳得整齐,戴着一副金边眼镜,里面透露的目光平静和善,整个人显得格外斯文儒雅。

  钟山观察曹宇的时候,曹宇也在打量钟山。

  他冲钟山笑笑,明知故问道:“你就是钟山?”

  钟山点点头,“是。”

  “22岁?”

  “是。”

  “一表人才啊!”

  曹宇赞了一句,笑呵呵地揶揄道,“我刚回国就听到了你的大名,你可是给院里出了个大难题啊!”

  钟山只觉得曹宇这话里有话。

  俩人说着话,坐在对面的刁光谭瞪了一眼猫在角落,试图听点八卦的梁秉鲲。

  一秒钟之后,敏锐判断形势的鲲哥果断选择了告退。

  院长办公室的门再次关上,刁光谭起身给钟山拉了一把椅子。“来,坐下说!”

  钟山落座,曹宇解释,“你可能不知道,上次艺委会给你这个《法源寺》投票,结果十八个人投票,居然9:9打平了,这可是咱们建院将近三十年,有艺委会以来的头一次。”

  钟山闻言,心中豁然明朗。

  怪不得一直拖着不给结果,怪不得蓝田野最近这么亲热地拉着自己聊天。

  他看看对面的两个院子,“这么说,剧本您最后通过了?”

  曹宇也没卖关子,他点点头,“是,不过还是要改。”

  钟山直奔主题,“需要改哪里?”

  “哈哈,年轻人,沉住气嘛!”

  刁光谭笑道,“刚才我跟院长说了,从今天起,你去剧本组上班吧,主要工作就是配合修改你这个《法源寺》。”

  钟山闻言,迟疑道,“是不是往后推一天,今天装置组拆除舞台,我总不能一走了之。”

  “行!那就明天!”

  曹宇看着对面不卑不亢,面色平静的钟山,心中的评价又高了几分。

  得到认可没有欣喜若狂,听到安排不是被动接受,而是主动考虑周到,是个大才。

  他转过身从桌上拿过一份报纸,递给钟山。

  “《法源寺》这个剧本,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,但是让我跟光谭下了决心的,主要还是这个新的精神。”

  钟山接过报纸,心想到底是哪个大神在冥冥之中帮到了自己。

  一看,原来是3月30日,有一位老人在一场会议上提出了“四项原则”,同时也重新申明了改开的决心。

  这不巧了么这不是!

  刁光谭看钟山读着报纸,随口感叹道。

  “我跟院长看完了剧本,最大的感触,是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的时候说的一段话。”

  钟山立刻反应过来,张口念起来。

  “我们所处的时代,离名义上的帝国已经遥远,但它离实质的帝国还是那么接近,解决中国问题就是要寻找出路,任何阻碍中国寻求发展的人,都必须回避。”

  “没错!解决中国问题就是要寻找出路,任何阻碍中国寻求发展的人,都必须回避!”

  刁光谭赞叹地拍手,“就是这句!那天晚上,第一次看到这段话,我激动得彻夜难眠啊!”

  曹宇站起身,走到钟山旁边拍拍他的肩膀。

  “一句话,一个态度,有时候就是一个时代的注解。

  “现在国家要改革,要开放,这就要有披荆斩棘的精神,有前赴后继的决心!百日维新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,但是谭嗣同的态度,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。”

  他叹了口气,“我现在事情太忙,创作的精力已经跟不上了,光一部《王昭君》就累得够呛……”

  说到这,他拍拍钟山,眼含希望。

  “你这部《法源寺》好哇,可以说写出了我的心声!好好修改一下结构,未必不是一部常演常新的作品。”

  ……

  一番勉励结束,当钟山走出院长办公室的时候,领他过来的梁秉鲲依旧站在门口。

  眼看钟山出来,他第一时间凑了过来,热情地打听着。

  “钟山!怎么样怎么样?剧本过了吧?院长怎么说?”

  听着梁秉鲲喋喋不休的问询,钟山停下脚步。

  “鲲哥,你会铁山靠吗?”

  “啊?铁山靠是什么?”

  “没什么……只是你的名字让我想起一位故人。”

  钟山随口了结掉这个无人应和的梗,心想自己大概是此间唯一的小黑子了吧?

  想想还挺带劲的。

  他扭头从楼道的窗户向外望去,看着正午的太阳,赞叹道:“天亮了!”

  “啊?”

  梁秉鲲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望望外面,“现在不是中午吗?”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