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我就是列强最新章节 > 第202章 左宗棠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202章 左宗棠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202章 左宗棠

  步入盛夏,整个浙江笼罩在一片阴雨之中,然而战事却又再次重启。

  安庆的危机尚未缓解,李秀成便捲土重来,从江西进入浙江,再度燃起战火。

  去年,清军因太平军支援安庆而短暂收復失地,但如今这些地方又再次沦陷於太平军之手。

  严州、金华等地相继失守,短短数月之间,浙江已失半数之地。

  这让清廷极为恼怒。为了保住財赋重地,也为了削弱太平军势力,正在江西整顿的楚军,其將领左宗棠,便立刻进入了清廷的视野。

  而左宗棠对此尚不知情,仍在江西的建昌、抚州一带清剿太平军。组建不到一年的数千楚军,

  已然颇具规模。

  此前,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时,侍王李世贤於1861年3月进占皖南婺源,击败左宗棠部后,4月9

  日攻入江西並占领景德镇,左宗棠败退至乐平。

  隨后,左宗棠在乐平发起反击,趁著疾风骤起、暴雨倾盆、河水猛涨之机发动突袭,太平军被楚军击杀,落水溺亡、人马践踏而死的多达5000余人。

  经此一役,左宗棠一扫之前的颓丧之气,重新振奋了楚军的军心士气。

  乐平保卫战的胜利,巩固了湘军祁门大营的后路,使得湘军能够顺利移师东流,增援在安庆城外苦战的曾国荃吉字大营。

  且说这一日,左宗棠撇下乐平的军队,匆匆赶赴南昌。

  原因很简单,两江总督曾国藩要见他。作为恩主兼上司,左宗棠没有拒绝的理由。

  “季高兄!”

  “渐甫,怎敢劳烦你亲自相迎?”左宗棠拖著浓密的鬍鬚,一眼便瞧见身著长袍的李鸿章,脸上立刻露出一丝笑容。

  李鸿章见状,只得笑道:“你左季高在乐平可是大放异彩,恩师正准备上奏朝廷为你请功呢!”

  “能为安庆之战出份力就好!”左宗棠授了授鬍鬚,开怀地笑了。

  李鸿章笑了笑。谁都知道左宗棠脾气倔强,又极好面子,只能顺著他的心意。若是无人迎接,

  指不定会发多大脾气呢!

  在李鸿章的引领下,左宗棠穿过一顶顶轿子,以及那排成长龙的队伍。曾国藩身为清廷在江南地区的顶樑柱,权势无人能及。

  经过一道道门槛,左宗棠终於在书房见到了正在批阅文书的曾国藩。

  国子脸的曾国藩,已没有前几年那般愁容满面,隨著战事进展顺利,反而显得精神抖擞。

  “季高!”

  曾公!”左宗棠赶忙快步上前“乐平一战打得漂亮,保住了后路,安庆之围也就有望解开,城池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!”曾国藩微笑著说道:

  “只是长毛狡猾,见威逼后路不成,便转而向东进攻浙江,如今接连攻克城池,大半个浙江转眼间已失。这简直是在重复去年的情形啊!”

  左宗棠一愣,不明白曾国藩为何对自己说这些。

  “你的楚军如今状况如何?”曾国藩话锋一转。

  “如今约有五千人,与长毛交战也能有来有回了!”左宗棠谦虚地说道。

  “那就好!”曾国藩忽然微笑道,“如今安庆城外已有数万大军,多你一支不多,少你一支不少。让你过去,不过是锦上添,反而会限制你的发挥。”

  “啊?”左宗棠稍一思索,立刻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,“曾公是想让我去浙江?”

  “並非我个人之意,而是朝廷的意思!”曾国藩摇摇头:

  “浙江的財赋,仅次於江苏,若是被太平军占据,此消彼长,对我们极为不利。你去浙江,一来可以与太平军爭夺此地,二来也可藉机扩充军队。”

  左宗棠眯起眼晴,陷入思考。待在江西,確实难有大的战事,而去往浙江,虽困难重重,但机会也多。

  更重要的是,由於楚军脱胎於湘军,总有人说他是依靠湘军才有今日之功,这让他深感不满。

  他左宗棠自认为本事非凡!

  “何时启程?”左宗棠抬头问道。

  “哈哈哈,我就知道你左季高会愿意去浙江!”曾国藩笑了起来。

  李鸿章在一旁笑著解释道:“此事老师还未上书朝廷,不过季高兄你若同意,即刻便可奏明圣上。几个月后,朝廷应该就会有旨意下达。”

  曾国藩神色沉稳地说道:“你要趁著这几个月时间整军备战、扩充军队,圣旨一到,即刻东进。到了浙江,你將孤军奋战,要提前做好准备。”

  “曾公放心,下官从未把长毛放在眼里!”左宗棠满脸傲气,“即便只有一县之地立足,我也能將长毛驱赶出去!”

  “好!”曾国藩就欣赏左宗棠这种一往无前、豪气干云的气魄,不禁拍手叫好,“我稍后便上奏朝廷,举荐你为浙江帮办军务。”

  左宗棠自是千恩方谢。

  李鸿章在旁看著,满脸羡慕,

  待离开书房,李鸿章与左宗棠同路,低声说道:“湘军势力庞大,朝廷忌惮颇深。再者,江西、两湖地区財赋窘迫,难以供养大军,恩师这才决定让你前往浙江。”

  左宗棠点点头,表示理解。

  说完,李鸿章也嘆了口气:“我在幕府也待不了多久了,不久后也要被派出去领兵,前往安徽收復家乡。”

  左宗棠感慨道:“这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,渐甫,以你的本事,安徽巡抚之位必能手到擒来!”

  “哈哈哈!”李鸿章笑了起来,“就冲你这句话,我送你一份大礼。”

  “哦?”左宗棠面露惊喜,“可是火枪火炮,还是金银財物?”

  “这些连总督府都短缺,哪会有多余的给你?”李鸿章白了他一眼,“就算有,我区区一个幕僚,又哪有能力调拨给你?”

  左宗棠笑而不语。

  两人虽同属湘军,但与曾国藩的关係有所不同,

  左宗棠与曾国藩属同辈,彼此相互欣赏,他在骆秉章幕府任职六年。曾国藩考虑到他的感受,

  去年帮助他组建了楚军。

  楚军虽隶属於湘军,但具有半独立性质,这让左宗棠在心理上颇为自在。

  而李鸿章则不同,他是曾国藩的学生,比二人小十来岁,属於晚辈。所以,李鸿章的前途会隨著曾国藩地位的提升而不断拓展,可谓前途无量。

  稍微挪用点物资,对於李鸿章来说为什么,只是其幕府规矩森严罢了。

  这般想著,左宗棠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斗志:“老夫要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,区区一个浙江巡抚怎能满足,至少得是闽浙总督!”

  李鸿章自然不知他心中所想,只是轻声说道:“浙江有个商人,名叫胡光墉,字雪岩,本是徽州人,十余岁便前往杭州闯荡,如今已创下偌大的家业。这一年来,他往来於江西和浙江,转卖盐、茶,与我结识並建立了交情,也解了我钱財上的困窘。”

  在清朝为官,虽收入颇丰,但开销也大。同僚、同年、同乡、同窗之间平日里常有往来馈赠,

  更不用说还有房师、座师等京官的三节两寿,一年下来,仅应酬往来就得费数千两银子。

  李鸿章这点幕僚月俸,根本不够用。所以,接受商人的钱財也属常见之事。

  李鸿章与左宗棠並肩而行,不一会儿便在亭中相对坐下。

  “这胡光墉不愧是徽商子弟,在异乡创下如此家业,尤其是在浙江,人脉极广。季高兄日后前往浙江,他定能给予极大帮助。”李鸿章轻声说道:

  “无论是筹措军餉,还是置办物资,都需要人手。兄长前往浙江,还有比胡光墉更合適的人选吗?”

  左宗棠闻言,深有感触地说:“在幕府任职以及出来这一年多,我最大的体会就是,打仗必须要有钱財支持。正所谓无钱不成湘”。

  恕我直言,若没有攻克城池后的大肆抢掠,即便有曾公领导,湘军恐怕也早已解散。”

  清廷忌惮湘军,正是因为湘军內部人身依附关係极强,成员不是曾国藩的乡党,就是好友、同窗或学生,一旦举事,难以遏制。

  但湘军凝聚力强,这也是清朝无奈之下的放纵之举。清朝允许乡绅办团练,却不提供军餉,只能任由他们自筹。

  这样一支自给自足的军队,本质上就是军阀,只不过受儒家思想束缚,难以造反。

  左宗棠拱手说道:“渐甫,你这一举荐,可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!”

  “举手之劳而已!”李鸿章笑道,“我可是收了好处的,大家各取所需。”

  一个想与即將赴任的浙江巡抚交好,一个想与前途远大的后辈建立联繫。两人相视而笑,关係愈发融洽。

  回到乐平,左宗棠一边整顿军务,一边筹备募兵练兵,为將来进军浙江做准备。

  待了不到半月,一位自称胡光墉的商人前来拜访。

  “將军,他还带了十头猪、五车酒来慰劳军队!”亲兵激动地说道。有肉吃,谁能不高兴呢?

  左宗棠点点头:“让他进来吧!”

  很快,胡雪岩便见到了面色红润、长须威严的左宗棠。

  “草民胡光墉,拜见左將军!”

  胡雪岩並无官职,左宗棠理论上也只是湘军將领,同样没有正式官职,其正式身份只是一名举人,所以胡雪岩无需下跪。

  “胡光墉?”左宗棠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位传奇商人,忍不住说道:“你的大名,我早有耳闻!”

  “草民惭愧!”胡雪岩拱手说道,“听闻將军即將前往浙江剿灭长毛,草民深感振奋,特此前来拜见。於公,是希望能平定叛逆;於私,则是盼能解杭州之围。”

  这半个月来,左宗棠也对胡雪岩的情况打探得差不多了。

  胡雪岩虽白手起家,但发家的关键助力,是现任浙江巡抚王有龄。

  他结识王有龄助其补缺为官,在其担任湖州知府时,代理湖州公库,並在湖州开办丝行。

  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后,更是支持他创办了阜康钱庄。太平军东征时,他文被王有龄委以办理粮械、综理漕运等重任,几乎掌控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財经。

  由此可见,解救王有龄,实际上也是在帮胡雪岩自己。

  “甚好!”左宗棠点点头,胡雪岩这样性情豪爽之人,正对他的脾气,而且也是如今楚军急需的人才。

  “等朝廷旨意下来,还有几个月时间,我准备將楚军扩充至万人。招兵相对容易,但军需物资却是重中之重!”

  说著,左宗棠目光灼灼地盯著胡雪岩:“听闻贵商號往来上海,与洋人有生意往来,代买火枪火炮想必不成问题吧?”

  “洋人见钱眼开,如今又与长毛交恶,购买洋枪洋炮自然不在话下!”胡雪岩笑著说道:

  “而且,扩军所需的不仅是枪炮,贵军的衣袍、牲畜、粮草、草药等,小民都可提供。哪怕散尽家財,也会为將军筹措妥当!”

  见他如此积极主动,左宗棠点点头,握住他的手,笑道:“有雪岩相助,我便无忧了!”

  两人落座,宛如许久未见的老友。

  左宗棠心里清楚,自己无需多提条件,胡雪岩帮他筹措物资经费,等將来去了浙江,自然有浙江官府支付费用。再不济,他也可以效仿曾国藩,设立厘金,到了浙江还怕没钱吗?

  接下来,两人谈起浙江局势。清军的情况自是不容乐观,损兵折將,杭州已被围困多时,而太平军不断扩张领土。

  “另有一股势力,左兄不得不加以防范!”胡雪岩面色严肃地说道,“南洋魏国趁此机会占据了舟山群岛,一边做生意,一边迁移浙江的流民。不过一年时间,少说已有几十万百姓背井离乡南下。”

  “为了流民?”左宗棠站起身来,“我在南昌时听闻过魏国的传闻,说它是长毛的残余势力,

  在江寧內订时溃败南逃,在一座岛上妄自称王。如今它还敢北上,难道是与长毛里应外合,共同掠夺浙江?”

  说看,他脸色变得很难看。

  “我觉得未必!”胡雪岩说道,“长毛与它也只是表面敷衍,並不亲近。不过,如今浙江粮食匱乏,多亏魏国运粮前来,拯救了数百万百姓。季高兄前往浙江后,恐怕军粮也得仰仗它。”

  左宗棠闻言,沉声道:“如今局势特殊,自然不能拘泥於常规。剿灭长毛才是首要任务,其他的便没那么重要了!”

  听得此言,胡雪岩松了口气。

  这段时间以来,他跟魏国做生意。

  他把控生丝,绕过海关卖给魏国人;魏国则送来粮食、生铁等物资。

  他的生意就像战爭那样,如火如茶,这时候太平军又回来了。

  生意被断,官场靠山危险,所以不得不来请左宗棠入浙。

  而如今左宗棠对魏国没有排斥,那就再好不过了!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