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7章 留学之议(已替换)
第197章 留学之议已替换
魏国目前八万大军的规模,是基於现有的七十余万人口数据来维持的。
仅一季度,移民数量就超过了十万,照此趋势,待到年底,移民突破三十万並非难事,甚至衝击五十万的顶点也存在可能性。
因此,魏国虽军队规模庞大,但整体仍在可控范围之內。
不过,这八万余人的军队规模,並未將守卫王宫的三千近卫团计算在內。当魏军大部分还在装备米涅枪时,近卫团便已全面换装,配备了古晋1861式后装枪。
不仅如此,在一些关键要点位置,还修筑了半掩埋式的堡垒。近卫团的所有供应,均由內务府负责支持,其成员月薪超过六块银元。
实际上,內务府一直请求扩充近卫团规模,期望能达到一万人,但遭到了徐煒的拒绝。
就在徐煒思索是否要给近卫团装备火炮之际,哈恩一脸严肃地前来求见。
徐煒微微眯起眼睛,问道:“次辅,有何事要奏?”
“陛下,如今我国工业发展迅猛,特別是轻工业领域,像丝厂、纺织厂、火柴厂、肥皂厂等,短短半年时间就新增了数十家。”哈恩神色凝重地说道:
“然而,重工业,如钢铁、机械、化工等行业,却无人愿意投资,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,也面临诸多投资阻碍。”
“依臣之见,主要原因在於技术要求过高,投资回本难度较大。”哈恩顿了顿,接著说道,“而其中,技术问题又是关键所在。”
“是请不到合適的工程师吗?”徐煒身体微微前倾,关切地询问。
“核心技术不仅涉及专利保护,西方国家还对高级工程师进行严格管控。”哈恩认真解释道:
“而且,即便我们能请来工程师,也往往不成体系,零零散散。等我们好不容易吸收完这些技术,欧洲那边的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,如此一来,我们就只能一直处於落后状態”
“那你有什么解决办法?”徐煒沉声问道工业的发展是持续向前的,单纯引进设备和工厂,只能解一时之需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尤其是在当下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,技术更新换代极为迅速,某项技术引进后,或许短短一两年就会过时。
就如同满清的洋务运动,以为引进工厂,能够製造一些工业品,就可以成为工业国,这无疑是痴心妄想。
真正的工业化,不仅能够反哺经济,还应具备自我进化、自我革新的能力,从而不断向前发展“留学!”哈恩偷偷警了一眼魏王,小心翼翼地提议道,“派遣留学生前往英国留学,让他们学习並见识到最先进的技术,回国后融会贯通,以此推动我国的技术革新。”
他之所以有所犹豫,是因为魏国以汉人为主,秉持著强烈的华夷世界观,依旧將英法等国蔑称为洋夷。在传统观念里,向来是夷人到华夏求学,而非华夏之人前往夷人之地。
徐煒听闻此提议,先是一愣,不过片刻后便恢復了平静,问道:“你有什么具体策略?”
哈恩心中一喜,赶忙说道:“臣认为,可以分两部分进行。对於英国那些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造船厂、机械厂等工厂,可以协商让一部分学习成绩出眾的青少年前去实习。”
“而且无需支付薪资。”
“而像化学厂这类技术保密性更强的工厂,则钱购买名额,送学生进去学习。只要捨得钱,那些工厂应该不会拒绝。”
原来所谓的留学是这样的方式。徐煒先是一愣,他原本还以为是送学生去读大学,没想到是送去当实习工人。不过仔细想想,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,能节省不少资金。
然而,除了送工人去留学,徐煒还希望推动学生在学术领域的留学。
经济、生物、化学、物理、贸易、外交、天文、地理、军事等各个学科,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,以此来构建魏国完整的科学体系。
如果把工厂比作人体的器官,那么科学体系就如同人的心臟,能够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发展输送动力,推动国家不断前进。
“很好,我同意这个提议。”徐煒点头认可,“不过,既然是留学,就一定要名副其实,各个大学也得想办法安排人员进去学习。”
哈恩被魏王的宏大计划惊到,赶忙低头称讚道:“陛下圣明,堪称古今第一人!”
在越南顺化,当得知新军又一次成功击败一支法国队伍后,原本压力巨大的越南朝廷顿时感到轻鬆了许多。主战派的声势再度高涨,强烈要求越南继续征战,驱逐法国侵略者。
越南王嗣德於是再次召集眾臣,商议战事。按常理,新军取得如此战绩,嗣德理应喜出望外,
但越南窘迫的经济状况,却像一道紧紧勒住的绳索,让越南上下都喘不过气来。
“南圻驻扎著十万大军,每月所需粮草多达数十万石,此外火枪、鎧甲、牲畜等物资消耗更是不计其数。若战事继续下去,下个月恐怕就要断粮,而朝廷如今连寅吃卯粮都难以做到了。”
机密院大臣林维瀆神色沉重地说道,脸上满是忧虑。
嗣德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。
此时,潘清简接著说道:“北圻地区民乱不断,据臣所打探到的消息,法国人在大清的战事已经结束,其一万兵力已经抵达嘉应,隨时准备投入战斗。”
“阮公,此事是否属实?”嗣德將目光投向广南次总统阮知方,他是镇守在南圻前线的朝廷重臣。
阮知方面色阴沉,缓缓点头:“臣之所以受伤,便是拜法军所赐。如今法军规模日益壮大,我军实难与之匹敌。”
“不过,只要我们坚壁清野,坚守地方,就能够对法夷形成彻底围困之势。”
“德明,你所率领的新军可有把握应对?”嗣德又將目光转向阮福德明,这位宗室大將。
“新军在战斗中受创严重,还急需大量的军火补充,如今已无法与法军正面抗衡。”阮福德明回忆起在河仙时魏国方面给予的教导,谨慎地说道:
“而且,以臣之见,我们与其与法国议和,倒不如置之不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