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 柬埔寨的光速下跪
第193章 柬埔寨的光速下跪
与此同时,高战爭进展得颇为顺利。
柬埔寨国王诺罗敦在魏军击溃其数千兵马后,便果断选择投降,承认魏国的宗主国地位。
柬埔寨如此乾脆的举动,一时间让人不禁心生疑虑,怀疑其投降的真实性。
柬埔寨之所以形成如今这般局面,与其几百年来艰难的处境息息相关。
几百年来,柬埔寨在中南半岛始终处於弱势地位,国土多次遭受遥罗的肆意躁,同时还饱受越南的侵扰,湄公河三角洲就被越南从柬埔寨夺走。
几十年前,在暹罗和越南的双重逼迫下,柬埔寨甚至不得不向两国同时朝贡,拥有了两个宗主国。
如今魏国占据河仙,与柬埔寨接壤,对柬埔寨而言,不过是换了个宗主国,从越南变成了魏国反正都要当附属国,依附哪个国家似乎並无太大区別。
指不定换个主子,待遇更好!
出人意料的是,原本预计在雨季会激烈抵抗的柬埔寨竟如此轻易地屈服了,而原本预计顺利的兰老岛战事,却遭遇诸多困难。
“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啊!”徐煒摇了摇头,將徐坤的书信放在一旁,內心对苏丹这一头衔並不感兴趣。
从表面上看,苏丹与所谓的可汗、国王一样,只是个具有象徵意义的头衔,但实际上它蕴含著浓厚的宗教属性。
一旦上行下效,国民得知魏王信奉伊斯兰教,恐怕伊斯兰教將迅速兴起,不出几年便可能发展成为国教。
正是出於这些考虑,徐煒立刻放弃了对兰老岛直接统治的方案,转而採取间接统治模式。
即委任附属国或部落,让他们实行自治,而魏国则掌控外交、金融、军队以及最为关键的矿山。
在进行矿山商业开发时,拉拢当地贵族,实现互利共贏,然后共同剥削採矿的劳工。
毕竟对於像兰老岛这样人口眾多的岛屿,魏国看重的主要是利益,而非大规模移民。
婆罗洲以及中南半岛,才是魏国统治的核心区域。或者说,在徐煒看来,佛教徒才更容易成为顺从的良民。
“告诉內阁,之前规划的府、县制,不適用於兰老岛,不要再推行了。”徐煒对身旁的秘书说道,“准备协助柬埔寨进行集权改革。”
“是!”
柬埔寨现行的土邦模式过於混乱,不利於魏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。
因此,在了解柬埔寨的实际情况后,徐煒迅速制定了新的方案:
藉助改革实现权力的悄然转移,
先让顾问们以柬埔寨国王的名义推行改革,逐步掌控朝廷、土邦和军队,之后便可顺理成章地促使柬埔寨献土归降。
徐煒对这个计划颇为得意,觉得堪称完美。
然而,就在他暗自得意之时,作为陆军改革先锋的国防部右侍郎张扬,满脸凝重地匆匆跑来。
“陛下,军官不够用了!”
“嗯?”徐煒不禁一愜。
张扬见状,没有丝毫犹豫,直接说道:“军情局的行动实在太过迅猛,短短一个月时间,就上报了几百名涉案军官。国防部的审理工作根本跟不上,只能先將这些军官暂时关押。
而眼下恰逢军队改革关键时期,本身军官数量就不足,如今又大量抓捕,再加上军官学院毕业生数量有限,导致许多岗位都出现人员稀缺的情况”
“具体哪些岗位缺人?”徐煒问道。
“营、连一级,以及后勤部门、参谋部门,还有改制后的军法司。”
如今国防部下设五司,分別为陆军司、海军司、內河司、殖民司,新增加的军法司进一步提升了军法官的地位。
徐煒听后,站起身来,感嘆道:“军官学院培养军官著实不易啊!”
军中的隨军学堂主要作用是扫盲,规定士兵识得五百字才有升官资格,这使得不少人强忍著学习。
但即便如此,大多也只是从文盲变成半文盲,勉强能担任班、排一级的职务,担任连级就颇为勉强,想要普升到营级则希望渺茫。
指望他们成为合格的近现代军官,实在不太现实。
因此,培养合格军官的重任主要落在军官学院肩上。虽然军官培养速度已经不慢,但至少也需要半年时间。
第一批毕业生仅有百八十人,第二批二百人,第三批四百人,如今第四批一次性录取了八百人。
这些学员都是识字的青少年,年龄最大不超过二十五岁,正值年轻,学习能力旺盛。
一毕业就能获得少尉军衔,前途一片光明。也正因如此,参谋、后勤等行政部门对他们极为欢迎。
“缺额有多少?”徐煒又问道。
“海军、內河水师、地方守备团以及正军,都急需军校生补充,缺额总计达到一千来人。”张扬嘆息道:
“军队扩充规模太快了,正军从两万多人扩充到五万,守备团从一万多人扩充到三万,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手。
而且,海军扩充速度最快,只要有船只和火炮就能增加编制;炮兵则需要专业知识,普通士兵大多只能负责运送炮弹.
听到这些,徐煒嘆了口气,说道:“改革过程中,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,只要咬牙坚持,总能熬过去。不过,我必须强调,寧缺毋滥!
徐煒毫不客气地对著这位表兄说道:
“绝不能让滥等充数的人担任军官,这是维持魏军战斗力的根本,也是你我富贵的保障,
一旦有所疏忽,荷兰人、法国人、英国人,还有一直蛰伏的西班牙人,都会露出狞面目,將我们吞噬。”
张扬面色凝重地点点头:“臣明白!”
“明白就好!”徐煒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但军官缺额的难题摆在眼前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若不儘快填补这些缺口,军队改革很可能会虎头蛇尾,无法达到预期效果。
想了想,徐煒只能借鑑后世的经验了:
“大部分的军队还没有经歷战爭,那么就进行一场全军的大比武吧!”
“只要获胜者,就有机会进军校进行学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