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5章 两王矛盾
第165章 两王矛盾
浙北,寧波城。
隨著清兵防线的全面溃败,太平军如潮水般鱼贯而入,迅速占领了这座繁华的港口城市。
徐朗满心兴奋,在战场上廝杀得格外勇猛,他一马当先,带领部下奋勇突进,成为第一批冲入城內的先锋。
此刻的他,浑身散发著血腥之气,满怀期待地迎接著侍王李世贤入城。
然而,这位一向英勇的王爷脸上却难见喜色。
“千岁,寧波乃是浙江第二大城,今日大军顺利进驻,您为何如此忧心?”徐朗忍不住问道。
“你魔下的精兵训练有素,装备也颇为齐全,此次立下大功,本王自会向忠王如实稟报!”李世贤神色略显疲惫,並无太多兴致。
他径直来到府衙,屏退左右侍从后,才长嘆一声道:“忠王全力东征,为天国拓展疆土何止千里。然而,天京城內却有人进献谗言,恶意污衊忠王!”
“究竟是谁如此大胆?”徐朗多年追隨李秀成,此刻又在李世贤面前,顿时义愤填膺,“我即刻率领儿郎们回师天京,宰了那群奸侯之徒!”
“是英王的部下!”李世贤语气平淡却难掩忧虑:
“湘军重兵围攻安庆,英王全力救援,试图以围魏救赵之计,拿下武昌,迫使湘军回师,可惜最终功败垂成。
如今便有人在朝中胡言乱语,说是我们將精锐调往东征,致使安庆失守,將罪责全都推到忠王身上“简直岂有此理!”徐朗怒不可遏,“东征乃是天国既定国策,若没有我们东征,江苏和浙江的钱粮如何能输送至天京?天王又怎能安心享用?”
“好了,切莫再言!”李世贤赶忙制止他,“这些话私下说说便罢,切不可外传,以免遭人误解,引发不必要的纷爭!”
“是!”徐朗应道。
忠王李秀成与英王陈玉成,皆是天王洪秀全一手提拔的后起之秀,二人共同辅政,难免会產生矛盾。
就拿此次东征来说,陈玉成极力反对,他主张北上淮北,构建江淮防线,从根本上保障天京的安全。
而李秀成则认为应切断满清的供给,为天京输血,优先確保钱粮充足。
更何况,东征取得胜利后,陈玉成也察觉到其中的利益,意图率部参与瓜分地盘,却遭到李秀成的阻拦。
至於二王之间的矛盾公开化,源於去年韦俊事件。
当时,韦俊在池州受到陈玉成与杨辅清的排挤,无奈之下决定南下苏州,投靠李秀成,
然而,在其行军途中,却被陈玉成出兵拦截。最终,韦俊走投无路,只得投降湘军,彻底倒向清廷。
显然,陈玉成此举是担心韦俊的数万兵马壮大李秀成的实力,从而打破权力平衡,甚至可能导致二王辅政变为一王独揽大权。
此事一出,二王之间的嫌隙愈发明显,连表面的和睦都难以维持,矛盾彻底公开化。
“如今天王下令,要咱们出兵西进,支援安庆!”李世贤隨口说道,“这是君命,我们不得不从。”
“那千岁您的意思是?”徐朗问道。
“你是什么心思?”
徐朗略作思索后,缓缓说道:“千岁,我魔下將士连续攻城拔寨已达半年之久,如今疲惫不堪,恐怕不宜西进救援。”
“嗯,本王知晓了!”李世贤微微点头,未再多言。
实际上,他心里清楚,徐朗魔下这几千人即便西进,也难有诚意。此次西援,表面上是救援安庆,实则暗藏西征之意。
一旦击败湘军,太平军便可乘胜追击,一举拿下湖北。
所以,援军必须绝对听从指挥,该衝锋陷阵时毫不含糊,不该轻举妄动时也能令行禁止。而作为天王女婿的徐朗,显然不適合承担此等重任。
“你便在寧波好生休整吧!”李世贤沉声吩咐,“东征尚未结束,唯有彻底拿下浙江,我们才有喘息之机。”
“是!”徐朗点头领命。
待李世贤离开寧波,前往苏州匯报军情后,徐朗这才如释重负地鬆了口气。
寧波的攻占,凝聚著他诸多心血,按照太平天国的惯例,这里理应算是他的势力范围。
当然,他身为忠王魔下將领,整个苏南、浙北地区皆归忠王管辖,就连天王在短期內也难以直接插手。
休整了两日,徐武前来拜访,
“恭喜少族长,终於打下属於自己的地盘!”徐武满脸笑意地说道。
“事情没那么简单!”徐朗嘴角虽掛著微笑,却摆了摆手,“寧波乃一方大城,忠王极有可能另派他人前来接管。”
“但您可是天王的女婿啊!”徐武笑著分析道,“即便只是为了安抚您,至少也得划出一府之地给您。甚至,说不定还会更进一步,封您为千岁呢!”
“你觉得真有可能?”徐朗听闻,眼中闪过一丝期待,瞳孔不自觉放大。
“以往天王或许瞧不上您,可如今形势不同往日了!”徐武轻声笑道,“据我所知,江苏、浙江大部分富庶之地皆被忠王收入囊中。如此广的区域,几乎占据了天国一半的人口与地盘,天王在天京,怎能对此毫无顾虑?
昔日杨秀清的前车之鑑,可是近在眼前啊!”
“您的位置可是关键!”
徐朗猛地站起身来,难以置信地说道:“不会吧,忠王一心为天国效力,从未有过回天京爭权之意,他对天王可是忠心耿耿啊!”
“人心都是会变的!”
徐武摇摇头:“如今忠王压倒了英王,天王就算再放心,也会难免疑神疑鬼!”
徐朗沉默不语。
“您这次筹备了多少钱粮?”
徐武笑著转移话题:“我可是带了两千把枪,一万斤火药过来!”
“生丝三千担,可够?”
徐朗笑道:“这可价值数万两!”
“不够!”徐武毫不留情道:“告诉您一个消息,洋人和清廷签订了条约,重新达成了和议,
他们打不起来了!”
“如今,你说洋人和清廷要对付谁?”
徐朗沉声道:“我再给你加三万两白银!”
“还有一千各式工匠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