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我就是列强最新章节 > 第154章 东方大哥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54章 东方大哥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154章 东方大哥

  有了一个愉快的开端,接下来的谈话便进行得颇为顺利。

  日本方面正式承认魏国的大国地位,这意味著魏国同样被准许参与日本的对外贸易活动,並且双方互设大使馆。

  刘远山见状,顺势提出承诺:“只要贵国支付一百万两黄金,我国便愿意协助贵国训练五千新军,提供全套的教官团队,以及火枪、火炮等装备。不出一年半载,便可助力贵国剿灭叛军。”

  这里所说的一百万两黄金,指的是日本的金幣小判,一两小判含3.75克黄金,大约价值0.5英镑。

  换言之,这相当於五十万英榜。

  若让日本支付英镑,著实有些为难他们,然而日本的黄金价格却相对低廉,其国內金银兑换比例仅为1:3,而在国际社会,这一比例高达1:15。

  如此悬殊的差距,致使大量欧洲人携带白银前来日本,换取黄金后运走。

  这直接导致白银大量流入日本,黄金却不断外流,进而引发通货膨胀,米价升,许多武士与富农因此破產,反倒助推了倒幕派的发展。

  无奈之下,幕府不得不降低小判的含金量,並限制黄金兑换,但收效甚微,

  安藤信正听闻,不禁拍手叫好,然而其他几位老中却面露迟疑之色。

  老中阿部正宏率先开口问道:“不知这新军可否招募武士?”

  “武士?”刘远山微微一愣,“贵国的武士如今不就如同大清的八旗子弟一般,已然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吗?依我之见,还是招收农兵更为妥当,农夫生性听话老实。”

  阿部正宏长嘆一声:“若不是武士,又怎能成军呢?”

  刘远山一时语塞。他深知幕府的这种陈规陋习,就如同春秋时期只有“国人”才有参战权力一样,在日本,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武土才有资格参与战爭。

  安藤信正则当即反驳道:“如今幕府的局势危如累卵,內外交困,在此危急时刻,还一味固守陈规,难道要眼睁睁看著三百年的基业毁於一旦吗?”

  阿部正宏顿时哑口无言,不再言语。

  十几岁的幕府將军德川家茂端坐在一旁,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,並未贸然插话。

  自从大老井伊直弼在三月份遇刺后,日本国內外形势愈发严峻。

  幕府虽然对外选择和谈,但对內却採取强硬態度,强力推行富国强兵政策,大力加强幕府直属军事力量,诸如採购西方武器、设立海军训练所等举措,试图以此挽救幕府的统治危机。

  而倒幕派则秉持尊王攘夷的理念,要求闭关锁国,坚决拒绝洋人进入日本。

  安藤信正作为並伊直弼的若年寄,自然继承了其富国强兵、壮大幕府的政策。实际上,军改事宜早已商討许久,刘远山的到来,不过是加速这一进程的催化剂罢了。

  思索片刻后,安藤信正笑著说道:“一百万两黄金太贵了,十万两如何?”

  刘远山哭笑不得:“您出的这点钱,也就只够支付操练费用,火枪火炮还得贵国自己购置,到时候所需费用可就不止这些了”

  於是,在几位老中和將军的注视下,这位大老不顾身份地与刘远山討价还价,最终双方以五十万两黄金,也就是二十五万英榜的价格达成协议。

  实际上,即使没有魏国在这里,过两年幕府也会请来荷兰教官进行现代军队的编练。

  而之所以是荷兰人,自然是早在几百年前荷兰就有了往来,送来火枪,荷兰更是幕府闭关锁国时期,除朝鲜大清以外的第三个国家。

  黑船事件之前,荷兰人甚至已经向日本提醒美国人的扩张野心了。

  自然,魏国打败荷兰,对日本的刺激尤大,

  此后的商谈便顺畅许多,通商、练兵、金融等事项也陆续达成共识。

  魏国与日本的贸易,互补性甚至比魏国与越南的贸易更强。

  日本拥有魏国稀缺的硫磺、生丝、瓷器、漆器以及茶叶等物资,而魏国作为南洋地区的贸易中介,掌控看越南、遥罗、河仙以及高地区的粮食,足以稳定日本的粮价。

  最后,刘远山终於表明最终目的,提出要求:“贵国能否对外宣布,將琉球的宗主权让予我魏国?”

  虽然实际上萨摩藩是琉球群岛的宗主国,但在国际上,普遍认为日本即江户幕府在名义上拥有琉球的宗主权。

  只要幕府宣布转让,那么萨摩藩即便心中不满,也只能有苦难言,国际社会也只能无奈接受。

  如此一来,魏国出兵琉球便师出有名了。

  安藤信正考虑到萨摩藩可能的反应,不禁有些犹豫。

  刘远山则冷静地分析道:“萨摩藩藉助琉球,直接与洋人往来,购买武器弹药,甚至还购置了军舰,这无疑是在为叛乱积蓄力量。拿掉琉球,等於是断了萨摩藩的一条臂膀啊!”

  “可以!”既然是慷他人之慨,又能藉此削弱萨摩藩,安藤信正最终决定答应下来。

  毕竟此时与魏国处於友好的蜜月期,维持这种和谐关係对幕府而言至关重要。

  见此情形,刘远山也做出承诺:“日后若有洋夷入侵贵国,我魏国定会助贵国一臂之力!”

  安藤信正等几人闻言,笑容愈发灿烂。毕竟有希望总比毫无指望要好得多。

  安藤信正这位信奉公武合流的大老,为了进一步加强与这个唯一能够对抗洋人的国家的联繫,

  提出请求:“贵国君主英武不凡,不知是否已经婚配?”

  “我国君主已有正妃、侧妃数人。”

  “甚好!”安藤信正微笑著说道,“我国君主有几位姐姐尚未婚嫁,与贵国君主堪称良配。”

  刘远山闻言,不禁有些尷尬,苦笑道:“此事外臣实在做不了主,只能回稟魏王定夺。”

  德川家茂年纪尚小,耐不住这般长的谈话,便先行离开了。剩下几人则留下来,谈论起茶道与国际大事。

  尤其是当谈及大清再次遭受列强侵略,甚至被攻入北京城时,安藤信正脸色变得十分难看:“虽说满清韃子入主中原后,中原大地腥腹之气瀰漫,但曾经武威赫赫,没想到短短几十年过去,竟衰败至此对於日本而言,在整个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社会观念中,中国一直处於主导地位,是儒家文化的引领者,如同文明的老大哥,恰似苏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地位一般。

  如今清朝被列强如此欺凌,这使得日本在面对洋人时,本能地就胆怯几分。

  这也恰恰体现了英国人的精明之处:只要拿下大清,朝鲜、越南、日本等一眾国家便很容易妥协。毕竟老大都已屈服,小弟又何必强撑著挺直腰杆呢?

  “满清入关已两百余年,国势逐渐衰落,不敌西方列强也是预料之中的事。”刘远山昂首挺胸,自信地说道:

  “但这並不意味著我们东方国家天生不如西方。魏国不就成功將耀武扬威的荷兰人击退了吗?

  咱们同属东方国家,皆沐浴圣人光辉,理当互帮互助才是!”

  聊著聊著,刘远山突然意识到,大清的衰落,或许正是魏国崛起的契机,魏国刚好可以顶替大清的位置,撑起东方的一片天!

  “看来,朝鲜也得去一趟了!”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