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再平衡
第134章 再平衡
“二十三人?”徐煒微微点头,一边步一边思索,神色中透著几分凝重,感慨道:“加上那些兰芳家族的,此次要册封八十一人吶。”
隨即,他转头看向徐灿,眼中带著询问:“我说老二,咱魏国如今到底有多少勛贵啊?”
徐灿听闻,挠了挠头,有些尷尬地笑道:“呢—我还真没仔细数过呢。”
徐煒轻轻嘆了口气,感慨著说道:
“开国之时,才册封二十一人,其中仅有五个子爵。可如今,光是伯爵就已有六人,这子爵、
男爵怕是得上百了呀!”
过了好一会儿,徐灿才回过神来,认真地说道:“大哥,臣弟刚才过了一遍,你总共大规模封爵四次,分別是开国、林梦平乱、东征汶莱,以及如今的开闢兰芳。”
说到这儿,他微微皱眉,语气中带著一丝惊嘆:“这四次合起来,伯爵六人,子爵二十三人,
男爵一百二十八人,封邑加起来,恐怕得有万户之多。大哥,这可真是个极为庞大的数字啊!”
“放宽心!”徐煒摆了摆手,神色淡定,脸上带著宽慰的笑容:“且不说大多数获爵者都在军中或官场任职。就单说婆罗洲的土著数量,我还嫌封邑少了呢!”
他指了指地图上的武安府位置,提高了些音量:“仅仅武安府三发就有土著二十几万,少说也有五万户,相比之下,这点封邑又算得了什么呢?”
“確实如此。”徐灿点了点头,脸上的担忧之色稍缓,露出一丝释然的神情。
“对了,听说弟媳怀孕了?”
徐煒嘴角微微上扬,微笑著看向弟弟,眼神中满是关切。
“没错!”徐灿顿时满脸洋溢著喜悦,兴奋地说道:“已经两个多月了,咱也要有儿子了,哈哈!”
“那我送你个礼物。”徐煒眼晴一亮,忽然指著地图上的兰芳版图,神情郑重地说道:
“万那,曾经是兰芳公馆之一,后来被万那土著攻占;戴燕地区,昔日是兰芳的附庸小国,如今却被荷兰人霸占。
你带兵把这两处收復回来。”
“啊?”徐灿一愣,脸上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,眉头紧皱:“这不是刚签订合约吗?怎么又要动武啊?”
“婆罗洲本就该是咱们的,这叫拿回属於自己的东西!”徐煒神色从容,脸上带著淡淡的笑容,眼中透著自信:
“我料想荷兰人早就有所准备,恐怕已经在撤离人手了。毕竟,婆罗洲对魏国有著特殊利益。”
实际上,婆罗洲这片土地,除了沿海地区条件尚可,其余大多为热带雨林,並不適宜人类生存若不是华人在此开矿、种地,荷兰人根本无意染指。
早在十七世纪,荷兰人占领了南洋最为肥沃的爪硅岛和香料群岛后,便未再大规模扩张。
十九世纪后,他们之所以凯婆罗洲,消灭华人公司,无非是想坐享其成,
倘若荷兰人死缠烂打不肯撤离,徐煒也无需发动战爭,他只需將华人迁走,荷兰人得到的便只是一片废地。
毕竟,没人开荒种地,再肥沃的土地也毫无价值。指望教导土著种地开矿?那荷兰还算是在殖民吗?
可以说,没有华人,南洋便失去了价值。
“等你拿下这两块地盘,便能封伯了!”徐煒感慨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说道:
“届时,你的封地就选在兰芳府一带,你可得好生看管那些土著和华人吶。”
他揉了揉太阳穴,脸上露出一丝无奈:“兰芳不仅有二十几万华人,还有上百万的土著,想想就让人头疼。”
想到兰芳的衰败状况,他不禁微微摇头,恨铁不成钢道:
“兰芳建国都百余年了,內部纷爭不断也就罢了,对於土著,仅仅要求名义上的臣服,收取些许赋税就了事,完全没有开展任何汉化工作。
再看看荷兰人,还懂得进行渗透,废立苏丹,安排白人处理政务。
兰芳在巔峰时期,各地土著就叛乱频发,如今华人数量渐少,土著更是愈发猖獗。
所谓的上百万土著,这只是兰芳人的预估,他们自己都未曾仔细统计过,实际上,可能多达两百万呢。”
“你此次行动,收復故土还在其次,主要是震镊土著,而后加以拉拢安抚。”徐煒站起身来,
神色严肃,语重心长地叮嘱道:
“再实行羈摩政策,任免酋长为土官,此事全权由你做主。”
徐灿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信任,挺直了胸膛,脸上满是自信,坚定地说道:“大哥,您儘管放心,这几年我也接触了不少政治事务,已然熟悉。只是———”
他犹豫了一下,脸上闪过一丝纠结。
“但说无妨。”徐煒微微一笑,眼神中带著鼓励。
“兰芳情况复杂,千头万绪,我需要您完全给我信任!”
“好!”徐煒乾脆利落的应承下来。
翌日,朝廷颁布圣旨,免去徐灿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衔,改命其为西婆罗洲总督。
其行政管辖范围涵盖四府之地,即武安府三发、北兰府、坤甸府、兰芳府,几乎占据魏国一半国土。
紧接著,朝廷撤销西婆罗洲司令部,任命李固为西婆罗洲守备区总兵。
如此一来,徐灿直接坐镇魏国半壁江山,权势更甚於前。
而补入內阁的武英殿大学士人选,出乎眾人意料,竟是昔日兰芳统制刘阿生。
这一任命,让迁入的兰芳各大家族纷纷放下心来。
至此,內阁结构变为以曾柏为首辅,担任正三品保和殿大学士,兼领外交部尚书。
次辅为哈恩,任正三品文华殿大学士,兼领工商部尚书;群辅刘阿生,任正三品武英殿大学土,兼领农林部尚书隨著武安、北兰、坤甸、兰芳四府的正式设立,眾多文武官员开始调动,纷纷奔赴四府任职。
一时间,官帽在新京中频繁易主。
“总督,您这一走,这局势我反倒有些看不懂了!”
府邸外,在京的贵族、高级军官,以及兴汉军出身的大臣们乘坐的马车缓缓散去,道路逐渐恢復畅通。
而能留下与徐灿交谈的,却只有內政部尚书周大通。
他面色凝重,微微皱眉,一脸疑惑地说道:“刘阿生何德何能,能入內阁?”
徐灿听闻,只是淡淡一笑,眼中闪过一丝瞭然,反问道:“你想进入內阁?”
“不敢!”周大通连忙摆手,脸上露出惶恐的神情。
“你可不是曾首辅的对手。”徐灿隨口说道,脸上带著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:“兰芳归顺,各大家族迁入,带来了不少人才,他们已然形成一股新势力。
刘阿生入阁,既能安抚兰芳旧人,又能让內阁势力再次达到平衡,还能顺便监视这位曾经的大统制,可谓一举多得啊。”
“当他从嘉应伯变成长乐伯时,就是个明显的信號了!”
他心中暗自补充了一句:“同时,这还能削弱我这位王弟的权势。”
作为王弟,在王子出生前,他是王位的天然继承人,身边围绕著眾多军官和文臣。
昔日为抗衡曾柏的权势,更是聚集了大批兴汉军出身的文臣,威望极高。
显然,隨著王子的诞生,他如今的权势已不合时宜,
此时前往西婆罗洲担任总督,远离权力中心,时间会悄然消磨他往日的权势,这对当下而言,
是最佳的安排。
徐灿对此並不心生怨恨或愤怒,因为身处政治漩涡,尤其是在魏王的位置,做出此类决策实属必然。
“记著,別胡作非为,我在兰芳盯著你呢!”徐灿轻哼一声,脸上带著一丝严肃:“那些人改换门庭,你也別管,隨他们去吧。”
“是,別人我不管!”周大通嘆了口气,虽然语气中带著一丝无奈,但眼神却十分坚定:“可我还等著您回来!”
“你呀!”徐灿笑了笑,眼中满是温和,摆摆手,没有再言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