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人心所向
第121章 人心所向
“马千秋,你还有脸回来!”
在东万律,马千秋拖著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中。一家人还没来得及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,便迎来了不速之客。
马千秋瞧著来人,满不在乎地说道:“就你这区区四九,也敢在我面前咋咋呼呼?”
那大汉瞧他一副先锋官的架势,先是一愣,隨即冷笑道:“很快你就不是什么先锋官了。”
“走吧,总长有请!”
“哼!”马千秋冷哼一声,先安抚了一下惊慌的家眷,这才大摇大摆地跟著那人离去。
在马车上,马千秋见大汉一脸不屑与鄙夷的神情,忍不住开口道:“小子,老子可是总长重金赎回来的,你知道这意味著什么吗?”
“不过是怕丟面子罢了!”大汉抱著胳膊,隨口敷衍道。
“放屁!”马千秋提高音量,大声说道:
“荷兰鬼子都打不过的对手,咱们这些人难道就能打得过?能够毫髮无损地回来,已经算是万幸了。要是换做你去,脑袋早就没了!”
大汉一下子被嘻住了,想要反驳,话到嘴边却又被堵了回去,怎么也说不出来。
要知道,兰芳这么多年来,连当地土著都很难战胜,更別提强大的荷兰人了。
也正是有这种自知之明,许多兰芳人对刘阿生的卖国行径选择装聋作哑,东万律的荷兰人对此也是选择性忽视。
毕竟荷兰人都在魏国大军面前吃了败仗,兰芳人战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。
马车行驶了一会儿,便抵达了大统制府。
在府中,马千秋在客厅里见到了三个人:总长刘阿生、副总长乔虎,以及刘阿生的长子刘亮官。
本书首发.,提供给你无错章节,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
“总长,副总长,大少爷!”马千秋单膝跪地,行了个礼。
“起来吧!”乔虎瞪大了眼睛,质问道:“我的先锋官,你说说,怎么就把几千人给弄丟了?你可知道,为了赎回你们,大统制可是了两万两白银!”
听到这话,马千秋苦笑著解释道:“副总长,我也是没办法啊。人家设下埋伏,然后突然衝杀过来,我们实在抵挡不住,只能被迫投降。”
“您是没见著,对方的火炮少说有上百门,列的队形比荷兰人还要整齐,士兵走起路来虎虎生威。好多兄弟一看到那架势,腿肚子都嚇得直打颤,根本走不动道了———
“好了!”刘阿生听了个大概,眯著眼晴说道:
“仗已经打完了,钱也出去了,荷兰人那边也算是应付过去了,再追究这些也没多大意义。他们是太平军余部出身,会打仗也不奇怪。”
听到刘阿生这么说,马千秋心里一阵紧张,腰也不自觉地弯得更低了。
“那边情况到底怎么样?”这时,刘亮官突然问道,“都说太平军不会治理国家,搞得乱七八糟的。”
“大概还行吧!”马千秋抬起头,小心翼翼地回答,“古普毕竟有洋人留下的基础,
但比起东万律还是差得远。依我看,他们就是军队实力强,火枪和火炮数量多。
只要咱们能有充足的火枪火炮,肯定能打败他们!”
这番话,让在场的几个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。
刘阿生接著突然问道:“魏国有多少人口?又有多少兵力?”
“加上土著,大概有七八万吧,士兵数量不少,起码有一万多。”
“好了,你回去吧,记住,管好自己的嘴,別乱说话!”
“是!”马千秋心里暗暗鬆了口气。
“看来,荷兰人短期內还真拿魏国没办法!”乔虎嘆了口气,说道,“到时候咱们怕是又得出兵了。”
“出兵倒也没什么!”谁料刘阿生不仅不担忧,脸上甚至还带著一丝喜色,“到时候就能找荷兰人要枪炮了。”
“借鸡生蛋”这个词,瞬间在乔虎脑海中浮现。
“爹!”刘亮官突然问道,“咱们屡次和魏国作对,他们会不会攻打咱们?”
“怕什么!”乔虎安慰道,“荷兰人会全力保住咱们的。”
见儿子一脸疑惑,刘阿生缓缓解释道:“一旦魏国吞併了咱们,那么在整个婆罗洲,
魏国的实力就將无人能及。”
“指望那几个苏丹土国去抵抗魏国?根本不现实。”
“荷兰人要是拋弃了咱们,就会彻底失去对婆罗洲的掌控,这么大的利益,他们可捨不得放手。”
乔虎接著补充道:“咱们开採的那么多金矿、银矿,產出的財富大多都进了荷兰人的腰包,一年少说也有上百万两白银。要是换做你,你捨得放弃吗?”
刘亮官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不捨得,绝对不捨得。”
“那就对了!”刘阿生笑道,“他们肯定还会和魏国再打一场,最好打得难解难分。”
“那您觉得谁会获胜呢?”刘亮官问道。
“荷兰人!”乔虎和刘阿生几乎同时脱口而出。
刘亮官沉默了。他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,毕竟几十年来,荷兰人的强大早已深入人心。
隨著数千名俘虏被释放,在东万律的淡水港、八阁亭等八个会馆里,顿时充满了各种各样关於魏国的议论。
“听说在魏国,只要去了就会分给十亩地,要是没钱开荒,还能借到钱呢!”
“那边的土著女人,二三十两银子就能买一个,要是买不起还能贷款———“”
“隨便找个活儿干,一个月至少能挣二两银子!”
“当时荷兰鬼子被打得落荒而逃,好几千人都被俘了,现在正在田里挑大粪呢!”
这些俘虏在古晋附近只是走马观地看了一圈,一回来就兴致勃勃地聊起在魏国的新奇见闻,每个人都讲得滔滔不绝。
一时间,整个兰芳都充斥著关於魏国的消息,有人对此心生嚮往,也有人表示鄙视,
各种態度不一而足。
八阁亭的甲必丹苏耀祖听闻这些事,忍不住找人详细打听。
经过一番七拼八凑,他得出了一个自认为的魏国概况:魏王英明神武,大臣们清廉正直,百姓安居乐业。
尤其是,对有突出贡献的人还会封爵,直接分封几十甚至上百户的土著作为封邑。
比如,石隆门的刘善邦,就被封了伯爵,日子过得逍遥自在。
“要是兰芳併入魏国,我能封个伯爵吗?”他心里不禁冒出这样的念头。
就在这时,侨联司在东万律设立了分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