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2章 马周
苏州的雨下得比长安更密,打在了知府衙门的断壁残垣上。
马周踩著积水走进大堂,王敬被捆在柱子上,官袍被撕得稀烂,嘴角还淌著血。
他看见马周手里的圣旨,突然疯笑了起来。
“马周!你以为扳倒我就能救百姓?
告诉你,这苏州城的水,深著呢!”
马周展开圣旨,声音洪亮的宣读起来:
“奉天承运皇帝,詔曰:王敬苛政害民,斩立决!
其家產抄没,賑济灾民......”
“斩我?”
王敬突然止住笑,脖子上的青筋暴起,
“你去查织造局!查那些给宫里供丝绸的机户!
他们每年用番薯干当工钱,逼死的百姓比我多十倍!
你敢动他们吗?”
马周的笔尖顿在卷宗上,墨滴在“织造局监督”几个字上晕开。
他知道王敬说的是实话。
苏州织造局归內廷管,监督是李承乾奶妈的儿子王德全,谁都动不得。
“把他带下去。”
马周合上卷宗,声音有些发哑。
刽子手拖著王敬往外走时,这贪官突然回头,嘶哑地喊道:
“马御史!別忘了苏州的番薯!
它们熟了,在地里等著呢!”
马周走到后院,看见十几个墨家弟子正围著个老农。
老农怀里抱著个死孩子,孩子的小手还攥著半块番薯干,那是官府发的“工钱”。
“大人,这是张老五。”
101看书101??????.??????全手打无错站
墨家弟子低声说道,
“他儿子昨天饿极了,偷了织造局的番薯,被王德全的人活活打死。”
马周蹲下身,看著孩子冻得发紫的脸,突然想起长安的番薯宴。
那时李世民和大臣们笑著吃番薯糕,谁也没想过苏州的孩子会为半块番薯送命。
“王德全在哪?”
马周声音冰冷的问道。
织造局的水榭里,王德全正搂著个穿綾罗的女子剥番薯。
这胖子的手指戴著玉扳指,捏著金黄的番薯肉往女子嘴里送,笑得肥肉乱颤。
“大人,这番薯可比蜜饯甜。”
女子娇笑著,指尖划过他的金腰带。
王德全刚要说话,水榭的门突然被踹开。
马周举著卷宗站在雨里,青袍湿透贴在身上。
“马御史?”
王德全的脸瞬间垮了,
“你......你怎么来了?”
马周把卷宗扔在他脸上,里面掉出几张纸。
是织造局的帐册,上面记录著“每月剋扣工人工钱,折番薯三十石”。
“这些番薯,你送哪去了?”
王德全的胖手突然掐住女子的脖子,厉声道:
“拿下!这疯御史污衊朝廷命官!”
十几个护卫刚要上前,却见墨家弟子举著“连弩”围了上来。
弩箭上的寒光在雨幕里闪著,嚇得护卫们不敢动弹。
“王德全,”
马周捡起地上的番薯,狠狠砸在他脸上,
“你可知张老五的儿子,死的时候嘴里还含著你的番薯干?”
王德全突然瘫在地上,肥硕的身躯把地板压得咯吱响:
“我......我是奉陛下旨意......”
“陛下让你逼死百姓了?”
马周拔出佩刀,刀鞘撞在柱子上,
“带我去仓库!”
织造局的仓库堆著如山的番薯,麻袋上印著“贡品”二字。
马周掀开麻袋,里面的番薯又大又圆,比百姓们种的好十倍。
这是用最好的良田种的,专供內廷。
“打开仓库,把番薯分给百姓。”
马周下令道。
墨家弟子刚要动手,却见水榭外跑来个小太监,手里举著明黄的圣旨:
“陛下有旨,马周擅闯织造局,革职拿问!”
马周看著圣旨上李承乾的硃批,突然笑了。
他想起王敬的话,想起张老五的孩子,突然对墨家弟子说道:
“开门!出了事我担著!”
百姓们衝进仓库时,马周站在雨里,看著他们抱著番薯哭。
有人跪在地上磕头,有人把番薯往嘴里塞,噎得直翻白眼也捨不得吐。
小太监举著圣旨喊道:
“马周抗旨!你们都看著!”
可没人理他。
百姓们的哭声、欢呼声混著雨声,盖过了一切。
长安的雪比苏州的雨更冷,落进太极殿的铜炉里,“滋啦”一声化成水汽。
李承乾捏著王德全的供词,
指缝里渗出血。
这胖子招了,去年剋扣的番薯,一半送进了英国公府,一半孝敬了李绩的儿子李敬业。
“陛下,马周在苏州抗旨开仓,要不要......”
杨怀贞的话没说完,就被李承乾给冷冷打断了。
“抗旨?”
李承乾把供词扔在他脸上,
“王德全剋扣工人工钱,李敬业倒卖贡品番薯,你们怎么不说?”
殿外传来脚步声,李绩赤著脚走了进来,雪水从白的鬍鬚上往下滴。
这老臣捧著个锦盒,跪在冰冷的金砖上,额头抵著盒盖:
“陛下,老臣请罪。”
锦盒里是串番薯干,黑黢黢的,带著霉味。
正是苏州织造局的“工钱”。
“老臣教子无方。”
李绩声音颤抖的说著,
“李敬业已绑在午门,听候陛下发落。
只求陛下......放过苏州的百姓。”
李承乾看著那串番薯干,突然想起马周送来的奏报。
苏州的百姓把开仓的番薯种回地里,说要等明年结了果,给马周立生祠。
“杨怀贞。”
李承乾突然开口,
“传朕旨意,释放马周,升为苏州知府。”
“陛下!”
杨怀贞愣住了,
“王德全是......”
“他是个屁,谁也不能拿百姓的命换番薯。”
李承乾走到殿外,望著漫天飞雪,
“传旨,革去王德全所有职务,抄没家產充公。
告诉天下,谁再敢动百姓的番薯,朕诛他九族!”
李绩抬起头,看见皇帝的玄色龙袍在雪地里格外醒目。
他突然老泪纵横,重重磕下头去:
“陛下圣明!”
三个月后,苏州的番薯地绿得发亮。
马周穿著粗布麻衣,和张老五一起插番薯藤。
老农的手上还缠著绷带,那是反抗王德全时被打的,现在却握著锄头,笑得满脸皱纹。
“大人,今年准能收千亩。”
张老五擦著汗,
“到时候给长安送些去,让陛下尝尝咱们自己种的。”
马周点点头,目光落在远处的织造局。
那里已经改成了番薯仓库,门上贴著新写的对联:
“民为邦本,食为民天”。
长安的太极殿里,李承乾正看著墨家送来的新图纸。
上面画著个奇怪的机器,能把番薯磨成粉,再做成可以久存的“薯饼”。
“陛下,这玩意儿能让军粮保质期延长半年。”
墨云激动地说道,
“北疆的玄甲军再也不用吃发霉的粟米了!”
李承乾突然笑了,拿起笔在图纸上添了几笔:
“加上个蒸薯的格子,让百姓也能用。”
窗外的雪已经化了,露出青灰色的瓦檐。
李世民拄著拐杖走过,看见儿子在图纸上画番薯,突然停下了脚步。
“承乾,”
老皇帝的声音很轻,
“你还记得吗?当年你抓周,攥著块磨刀石不放。”
李承乾抬起头,看著李世民已经有些苍老的面容说道:
“记得。父皇说,刀能砍柴,也能杀人,就看握在谁手里。”
“番薯也一样。”
李世民笑了,
“能让百姓吃饱,也能让贪官送命,就看当官的有没有良心。”
马周的奏报隨后送到,上面说苏州的百姓编了首歌谣:
“长安薯,甜如蜜,官不贪,民不飢。”
李承乾把奏报递给李世民,老皇帝看著看著,突然抹了把眼睛。
“好啊。”
他喃喃自语,
“好个长安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