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都市言情小说 > 重生年代: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最新章节 > 第366章 一路向北,京华烟云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366章 一路向北,京华烟云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祭祖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结束,

  缭绕的香烟和焚化的纸钱灰烬随着山风缓缓飘散,仿佛将刘家众人的思念与告慰带向了遥远的天际。青羊山松涛阵阵,似为先魂的回应,又似对生者的祝福。

  待最后一份祭品摆放妥当,众人依次在坟前叩首告别。

  刘树德最后深深地望了一眼父母的墓碑,将那镌刻着“刘公讳文山”、“刘母张氏老太君”的字样牢牢刻进心底,这才在吴秀婷和两个弟弟的搀扶下,缓缓直起身。

  五十年的心债一朝得偿,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,但离别在即,心头又难免泛起一丝酸涩。

  “走吧,时候不早了。”刘树义轻声提醒道,他理解大哥此刻复杂的心绪。

  众人默默收拾好心情,提着空了的篮筐,沿着来路走下青羊山。

  相比上山时的急切与沉重,下山的脚步似乎多了几分踏实与坚定。

  七辆军绿色的吉普车队卷着尘土,平稳地驶回保定军区招待所。

  车内的气氛与来时已截然不同,那份凝重与肃穆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——心愿得偿的释然,血脉重聚的温情,以及即将到来的分别所带来的淡淡忧伤。

  一顿简单的午饭,吃得安静而又温馨。

  饭桌上,没有太多高谈阔论,只有家人之间最质朴的关心。

  王凤仪不住地给刘树德和吴秀婷夹菜,嘴里念叨着:“爹,娘,你们去了燕京可得照顾好自己,天冷要多穿衣裳。”

  许美娟和王二妮则细细地叮嘱着要同去的刘红苕和刘劲草,告诉他们要机灵点,勤快点,照顾好爷爷奶奶。

  这顿饭,是团圆的尾声,也是离别的序曲。

  饭后,众人开始收拾行装。

  其实并没有太多东西,无非是一些换洗衣物和路上带来的干粮。然而,这简单的收拾过程,却因即将到来的分离而显得格外漫长。每一个动作,每一次对视,都充满了无声的嘱托与不舍。

  下午两点,车队准时出发,前往保定火车站。

  ……

  保定火车站,人声鼎沸,汽笛长鸣。

  南来北往的旅客汇成一道道洪流,空气中弥漫着煤烟、食物和人生百态混合在一起的独特气味。

  在这片喧嚣之中,刘家一行人显得格外醒目。

  他们被前来送行的军官引导着,通过专用通道,来到了月台的两侧。

  这里,停靠着两列即将驶向不同方向的火车。

  一列向西南,终点是遥远的长安,他们将在那里换乘,返回华阳。另一列则向东北,通往国家的政治与文化心脏——燕京。

  离别的氛围,在火车冰冷坚硬的钢铁车身旁,被催化到了极致。

  “爹,娘,你们……多保重。”刘福来,这个四十多岁的庄稼汉,家族里的顶梁柱,此刻眼眶通红。

  他紧紧握着父亲刘树德布满老茧的手,千言万语,最终只化为这最简单的一句。

  “福来,兆丰,茂财,家里的事,就多辛苦你们了。”刘树德握着长子刘福来的手,用力拍了拍他的手背,目光逐一扫过三个儿子和儿媳们。虽只是小别,但毕竟是他多年来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弯河那个家,离开这些朝夕相处的儿孙。

  “爹,您就放心吧!厂里和家里有额们呢!”

  刘福来挺直腰板保证道,作为长子,他深知责任重大,“您和娘在燕京安心住着,跟二叔三叔好好聚聚。”

  刘兆丰也凑上前道:“是啊爹,有啥事就往村里打电话。您和娘保重身体最重要。”

  刘茂财挠挠头,憨厚地笑着:“爹,等您从燕京回来,咱家的猪肯定又肥一圈!”

  另一边,吴秀婷被三个儿媳妇围在中间,泪水早已控制不住。

  “娘,这是额们给您和爹做的两双新棉鞋,燕京冷,您穿着暖和。”许美娟将一个布包塞进婆婆怀里,声音哽咽。

  “娘,这是给您带的酱菜,怕您吃不惯那边的口味。”王二妮也递上一个小罐头瓶。

  王凤仪性格最是爽利,此刻却也忍不住抹着眼泪,她拉着吴秀婷的手,用力地握了握:“娘,您和爹在那边好好的,想额们了,就给额们打电话。北京天儿干,您和爹记得多喝水,早晚添件衣裳。”

  吴秀婷挨个抚摸着儿媳妇们的脸颊,泪水涟涟,柔声道:“好,好,额知道咧!你们也一样,家里家外,照顾好自己,照顾好孩子。”

  刘茂财站在一旁,看着自己的妻子王凤仪和母亲告别,心中酸楚难当。

  他走到儿子刘青山面前,这个一向以儿子为傲的父亲,此刻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。他用力地捶了捶儿子的肩膀,嘴唇动了动,却半天没说出话来。

  “爸。”

  刘青山感受着肩膀上传来的力道,心中一暖,微笑道:“放心吧,我会照顾好爷爷奶奶的。您和妈也多保重,家里的养猪场,还得您多费心。”

  “臭小子,还用你教额做事?”

  刘茂财佯怒地瞪了他一眼,但眼中的那份骄傲与不舍却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,“你在燕京,好好学习,别分心。家里的事,有额呢!”

  喜欢重生年代: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请大家收藏九若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王凤仪走过来,细细地为儿子整理着衣领,仿佛他还是那个即将出远门的孩子。

  她仔仔细细地看了又看,最后才红着眼圈道:“青山,在那边别亏待自己,钱不够了就给家里打电话,妈给你寄。还有……朱霖那姑娘……你可得对人家好点儿,可不能欺负人家!知道不?”

  刘青山感动之余又感觉有些有趣,自家现在的经济条件大幅好转,但自己如今每月赚的稿费和图书销售版税也是大幅激增啊……

  无论如何,都用不着家里给自己转钱的。

  但老妈这番叮嘱,还是让他很感动,这就是母亲啊……

  至于朱霖么,

  刘青山笑了起来,“知道了,妈。您放心,我肯定会对她好的,等回到燕京我就去她家看看,也看看朱叔叔和白阿姨,您放心吧。”

  闻言,

  王凤仪不住点头,这大儿子如今是越来越有本事,相应的也越来越让她放心。

  “好,额知道咧!”王凤仪说。

  而年轻一辈的告别,则更加直接。

  刘青松和刘苍岩几个半大小子,围着即将远行的刘劲草,你一拳我一拳地捶着他的胳膊。

  “三哥,去了燕京可别忘了额们啊!”

  “是啊,多看看,多学学,回来跟额们好好讲讲!”

  “照顾好爷爷奶奶,也照顾好自己!”

  刘劲草被他们捶得龇牙咧嘴,脸上却挂着憨厚的笑容,他用力地点头:“放心吧!等额回来,给你们带燕京的烤鸭吃!听说燕京的烤鸭天下一绝!”

  月台上,汽笛声再次拉响,催促着离人。

  “上车吧,时间到了!”刘树义沉声说道。

  分别的时刻终究还是到来了。

  刘福来等人一步三回头地登上了开往西南的列车。

  车窗打开,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探了出来,挥着手,喊着保重。泪水在寒风中洒落,话语被火车的轰鸣声撕扯得零碎,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,却在这一刻显得无比清晰和滚烫。

  刘青山站在月台上,用力地挥着手,直到那列绿皮火车缓缓加速,最终消失在铁轨的尽头。

  凛冽的寒风吹过空旷的月台,带走了最后一丝离别的余温。刘青山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失落,仿佛一部分的自己,也随着那列火车远去了。

  “走吧,我们也该上车了。”刘树茂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声音温和。

  刘青山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情绪,转过身,望向停在另一侧,即将驶向北方的列车。

  那里,是他的未来,也是家族的未来。

  他点了点头,对身旁同样有些失落和紧张的刘红苕、刘劲草说:“走,我们去燕京!”

  ……

  两拨人马就此分道扬镳。

  这个安排,是前一天晚上在招待所里,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定下的。

  当时,刘树义和刘树茂的房间里,兄弟三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。

  刘树义给大哥斟上一杯热茶,语气诚恳:“大哥,我和树茂都知道,你现在是弯河的主心骨,‘扎根弯河’是咱们定下的方略。我们绝不勉强你长住燕京。只是……”

  他顿了顿,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期盼,“我们兄弟失散近五十年,好不容易团聚,实在想和你跟大嫂多相处些时日。我和树茂职务在身,不可能长期离京,所以……只能厚着脸皮,请大哥大嫂屈尊,到燕京小住一段日子,让我们略尽地主之谊,也全了咱们兄弟团聚的心愿。”

  刘树茂也赶紧附和:“是啊大哥,就当是去看看我们俩现在的生活环境,也让我们有机会好好孝敬您和嫂子一段时间。”

  刘树德端着茶杯,沉默了片刻。

  他理解两个弟弟的心情,何尝不想弥补这缺失的半个世纪?

  弯河是他的根,但弟弟们也是他割舍不下的血肉至亲。他抬眼看了看坐在一旁的老伴吴秀婷,吴秀婷温和地笑了笑,轻轻点头,意思是让他拿主意。

  “好吧。”

  刘树德终于开口,声音沉稳,“长住不行,弯河离不开人。但去住上一两个月,看看你们,也看看首都的变化,挺好。”

  他答应了,不仅是为了弟弟,也是为了自己那份对兄弟亲情的渴望。

  这时,在一旁静听的刘青山适时提出了建议:“二爷爷,三爷爷,爷爷奶奶去燕京,有您二位照顾,我们当然放心。不过,爷爷奶奶年纪大了,乍到新环境,身边有更熟悉他们生活习惯的人陪着,可能会更适应些。”

  “不如让二姐和三哥也跟着一起去?他们既能贴身照顾爷爷奶奶,也能借此机会去首都开阔眼界。等学校放寒假,我再和他们一起陪爷爷奶奶回弯河。”

 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。

  刘树义抚掌笑道:“青山考虑得周到!红苕和劲草都是好孩子,有他们跟着,大哥大嫂肯定更自在。”

  他深知,尽管是至亲,但大哥初到燕京,有自己的孙辈在身边,心理上确实会更踏实。

  这是人之常情。

  喜欢重生年代: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请大家收藏九若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  刘树德和吴秀婷也面露欣慰。

  红苕泼辣细心,劲草踏实肯干,都是他们疼爱的孙辈,有这俩孩子在身边,这趟燕京之行确实会更顺心。

  而对于刘青山而言,安排堂姐刘红苕和堂兄刘劲草随行赴京,远非一时兴起的亲情关照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步妙棋,承载着他重塑家族命运的宏图远略。

  静立月台,

  目送南下列车渐行渐远,刘青山的内心却如眼前铁轨般向前延伸,无比清晰。

  他脑海中浮现的,是前世记忆里两位至亲的身影。

  刘红苕,那个在西北小县城凭借过人胆识和精明能干,硬是在男性主导的砂石建材领域闯出一片天的铿锵玫瑰。

  刘劲草,则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敏锐捕捉商机,白手起家,最终成为一方商业翘楚的弄潮儿。

  他们骨子里那份不甘平庸、敢想敢闯的劲头,如同被黄沙暂时掩盖的璞玉,光华内敛,却终难自弃。

  然而,

  前世的他们,如同大多数困于地域的英才,其成就的穹顶始终被西北小县城的视野所局限。

  他们奋斗的舞台,终究是小池塘里的大鱼,虽也激起波澜,却未能见识真正的大海汹涌。

  八十年代初的燕京,则截然不同。

  这里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,更是思想解放的前沿阵地,是信息交汇的枢纽,是新生事物破土而出的沃土。

  空气中弥漫着变革的气息,街头巷尾谈论的是国策方针,是未来蓝图。

  这种无处不在的“场域”力量,对心灵的冲击、对眼界的开拓、对格局的重塑,是偏居一隅的弯河永远无法给予的。

  刘青山深知人才的成长,不仅需要内在的禀赋,更需要外部环境的激发与滋养。

  他迫切地需要这些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们,能够尽快挣脱地域的束缚,站到更高的平台上,呼吸更自由的空气,见识更广阔的天地。

  唯有如此,

  他们体内沉睡的潜能才能被彻底激活,他们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才能超越前世的局限。

  他需要的,不是独木成林,而是一片能够支撑起家族未来的茂密森林。

  他需要堂姐的果决干练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中坚,需要堂兄的商业头脑在更广阔的市场中驰骋。

  他们,将是他在家乡推行变革、实践“弯河模式”最可信赖、最能理解他战略意图的左膀右臂。

  因此,

  这次燕京之行,看似是一次寻常的探亲之旅,实则是刘青山精心布下的一着培养骨干、积蓄力量的先手棋。

  这既是基于血脉亲情的温暖扶持,更是立足于家族长远发展的冷峻布局。

  他要在时代变革的潮头,为刘家锻造出一批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栋梁之材,共同将弯河那片深厚的黄土地,建设成实现家族复兴与繁荣的坚实堡垒。

  说白了,这是他战略布局的一部分!

  ……

  喜欢重生年代: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请大家收藏九若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