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6章 西城村往事
老薑听后没有说话,仿佛陷入了沉思,眼看著手里的香菸燃尽,手指处已经感受到了灼热,这才回过神来,借著未熄的菸蒂,又抽出来一支烟放在嘴边,然后又手中的菸蒂將其点燃。??? 6?????.????爪 ????
凌游见状,將菸灰缸又向老薑的面前放了放,没有急著催问,安静的等著老薑的回应。
就见老薑吸了几大口烟之后,这才缓缓开口道:“陈芝麻烂穀子的事,今天你不提起来,我早就忘了。”
沉吟片刻,老薑还是回忆了起来。
那一年,是老薑任村支书的最后一年,同样,也是因为出了这件事,老薑才在任期未满的时候,和上级部门提出自己身体不佳,递交了辞去村支书一职的报告。
在那个时期,流行下海热潮,不乏有年轻人不远千里奔赴南方的经济特区打算在外干出一番事业,挣得一方天地,当然,西城村也不缺这样的年轻人。
年轻人走了一茬又一茬,都被南方的繁荣吸引了过去,可俗话说,鸡窝里也不乏飞出金凤凰,果然,西城村一个叫刘建江的年轻人,在南方挣了第一桶金,拿著这笔钱,便回到了嘉南,回到了这个他土生土长的西城村。
瞬间,村中一大部分普通工人和务农人员便被刘建江这个典型的成功案例』给吸引住了,於是纷纷表明要和他一起做生意,发大財。
在那个年代,经济改革刚刚推行,吉山地区的老百姓还没有那么快的接受这个时代的转变,所以刘建江的这个想法虽好,村民们也很眼红,但毕竟都是一群连嘉南都没有走出去过的城边小民,哪里敢凭藉听个三言两语,就拿出自己半辈子的积蓄,去和刘建江做生意。
於是刘建江就找到了老薑,想要凭藉老薑的號召力,替自己煽动村民,跟著他一起做生意。
老薑也一样,是一个保守派,起初刘建江去了几次,都被老薑给否认了,可这刘建江也足够执著,接二连三的去说服老薑。
老薑虽说保守,可却是一个乐於学习,勇於发展的人,可同样,也就是因为这个优点,害苦了他。
通过刘建江几次和他谈论的生意经之后,老薑也逐渐接受了刘建江的生財之道,於是便答应下了鼓动村民一起创业的这个差事。
那天,全西城村的老百姓,都在老薑的號召下,前往了村委会,又在这个刘建江的一番財富蓝图的描绘之下,成功让一大部分村民动了心。
但村民们,当时还是畏缩的,於是便都纷纷询问了老薑的意见,老薑凭藉这几天,在刘建江那里吸取到的生意经,便也將心思倾斜到了刘建江的这一头,因为村民们十分信任老薑,再者,这些村民,也想赚钱,只不过就是缺少一份底气,於是听到老薑都发话了,村民们也就下定了决心。
很快,由西城村村民一起入股投建的一个私营服装厂,便成立了。
在那个万元户都十分罕见的年代,刘建江拿著西城村所有村民集资的两万元钱,將工厂开了起来。
在那个特殊时代下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幸运的,不到半年的时间,服装厂的营业额都达到了一个让村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步。
可就在村民们都在为了未来人人都是万元户,成为一个万元户村而畅想未来的时候,刘建江的心思,却发生了变化。
与其说,刘建江变了,不如说,他从最开始,就没打算一直带著村里人玩。
可人嘛,总是喜欢当著婊子还要立著牌坊,刘建江有了这个想法,可又怕引起村民的民愤,於是便悄悄运作著。
起初,他在工厂风头正盛的时候,將还在欣喜之中的老薑拉了进来,给了老薑一个荣誉厂长的虚衔,这让本身有些得意过头的老薑推辞两次之后,也欣然接受了。
隨后的日子里,刘建江找了一个省里知名的律师,为他擬了一个合同,打算用低价买断西城村村民们的股份,让这个厂子,成为他刘建江本人的独资企业,並且做好了全部打算。
准备好一切之后,刘建江登门找到了老薑,並且带了两瓶好酒,刘建江在二人推杯换盏之际,和老薑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新思路,本就通过这一次的成功,而过度信任刘建江的老薑,不用刘建江多费口舌,又在酒精的促使下,便对刘建江这个新方案认可了下来。
几天之后,刘建江假借出差南方看货品为由,离开了厂子,可在离开之前,刘建江却把让村民们签合同的这个任务,交给了作为荣誉厂长的老薑。
本来二人就在喝酒的时候通过气,老薑也没有多想,简单看了看合同之后,便找到了投资的村民开了这次会,经过老薑独有的口才,以及在西城村的威望,大部分字都不识几个的村民,很快就全部在合同上签了字。
签字后的第三天,刘建江就回来了,而他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通过所有村民签署的这份合同,更改了工厂的股权材料。
让所有村民,在这个服装厂的股权,都转移到了刘建江开建的一个新工厂上,而这间盈利中的工厂,就成为了刘建江个人独资的企业。
可新工厂,则就是一个皮包工厂,要什么没什么,通过这么简单的一手操作,刘建江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空手套白狼。
他用村民们的钱,开了自己的工厂,又轻而易举的將所有村民们吃干抹净之后踢出了局。
后知后觉的村民们得知了自己新签署的合同不对之后,便找到了工厂,可刘建江却理直气壮的说,是村民们自愿签署的合同,而且还把老薑推上了前线,说,合同,是他们和老薑签的,老薑也收了自己的好处两万元。
对於刘建江的说法,村民们是不信的,於是便找上了门,打算问个究竟,得知此事的老薑,同样是一头雾水,就在老薑了解情况的时候,村里几个年轻人便在老薑的家中翻找了起来,果然,在老薑家的仓房里,找到了崭新的三沓蓝色百元大钞。
老薑听后没有说话,仿佛陷入了沉思,眼看著手里的香菸燃尽,手指处已经感受到了灼热,这才回过神来,借著未熄的菸蒂,又抽出来一支烟放在嘴边,然后又手中的菸蒂將其点燃。??? 6?????.????爪 ????
凌游见状,將菸灰缸又向老薑的面前放了放,没有急著催问,安静的等著老薑的回应。
就见老薑吸了几大口烟之后,这才缓缓开口道:“陈芝麻烂穀子的事,今天你不提起来,我早就忘了。”
沉吟片刻,老薑还是回忆了起来。
那一年,是老薑任村支书的最后一年,同样,也是因为出了这件事,老薑才在任期未满的时候,和上级部门提出自己身体不佳,递交了辞去村支书一职的报告。
在那个时期,流行下海热潮,不乏有年轻人不远千里奔赴南方的经济特区打算在外干出一番事业,挣得一方天地,当然,西城村也不缺这样的年轻人。
年轻人走了一茬又一茬,都被南方的繁荣吸引了过去,可俗话说,鸡窝里也不乏飞出金凤凰,果然,西城村一个叫刘建江的年轻人,在南方挣了第一桶金,拿著这笔钱,便回到了嘉南,回到了这个他土生土长的西城村。
瞬间,村中一大部分普通工人和务农人员便被刘建江这个典型的成功案例』给吸引住了,於是纷纷表明要和他一起做生意,发大財。
在那个年代,经济改革刚刚推行,吉山地区的老百姓还没有那么快的接受这个时代的转变,所以刘建江的这个想法虽好,村民们也很眼红,但毕竟都是一群连嘉南都没有走出去过的城边小民,哪里敢凭藉听个三言两语,就拿出自己半辈子的积蓄,去和刘建江做生意。
於是刘建江就找到了老薑,想要凭藉老薑的號召力,替自己煽动村民,跟著他一起做生意。
老薑也一样,是一个保守派,起初刘建江去了几次,都被老薑给否认了,可这刘建江也足够执著,接二连三的去说服老薑。
老薑虽说保守,可却是一个乐於学习,勇於发展的人,可同样,也就是因为这个优点,害苦了他。
通过刘建江几次和他谈论的生意经之后,老薑也逐渐接受了刘建江的生財之道,於是便答应下了鼓动村民一起创业的这个差事。
那天,全西城村的老百姓,都在老薑的號召下,前往了村委会,又在这个刘建江的一番財富蓝图的描绘之下,成功让一大部分村民动了心。
但村民们,当时还是畏缩的,於是便都纷纷询问了老薑的意见,老薑凭藉这几天,在刘建江那里吸取到的生意经,便也將心思倾斜到了刘建江的这一头,因为村民们十分信任老薑,再者,这些村民,也想赚钱,只不过就是缺少一份底气,於是听到老薑都发话了,村民们也就下定了决心。
很快,由西城村村民一起入股投建的一个私营服装厂,便成立了。
在那个万元户都十分罕见的年代,刘建江拿著西城村所有村民集资的两万元钱,將工厂开了起来。
在那个特殊时代下,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幸运的,不到半年的时间,服装厂的营业额都达到了一个让村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地步。
可就在村民们都在为了未来人人都是万元户,成为一个万元户村而畅想未来的时候,刘建江的心思,却发生了变化。
与其说,刘建江变了,不如说,他从最开始,就没打算一直带著村里人玩。
可人嘛,总是喜欢当著婊子还要立著牌坊,刘建江有了这个想法,可又怕引起村民的民愤,於是便悄悄运作著。
起初,他在工厂风头正盛的时候,將还在欣喜之中的老薑拉了进来,给了老薑一个荣誉厂长的虚衔,这让本身有些得意过头的老薑推辞两次之后,也欣然接受了。
隨后的日子里,刘建江找了一个省里知名的律师,为他擬了一个合同,打算用低价买断西城村村民们的股份,让这个厂子,成为他刘建江本人的独资企业,並且做好了全部打算。
准备好一切之后,刘建江登门找到了老薑,並且带了两瓶好酒,刘建江在二人推杯换盏之际,和老薑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新思路,本就通过这一次的成功,而过度信任刘建江的老薑,不用刘建江多费口舌,又在酒精的促使下,便对刘建江这个新方案认可了下来。
几天之后,刘建江假借出差南方看货品为由,离开了厂子,可在离开之前,刘建江却把让村民们签合同的这个任务,交给了作为荣誉厂长的老薑。
本来二人就在喝酒的时候通过气,老薑也没有多想,简单看了看合同之后,便找到了投资的村民开了这次会,经过老薑独有的口才,以及在西城村的威望,大部分字都不识几个的村民,很快就全部在合同上签了字。
签字后的第三天,刘建江就回来了,而他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,便是通过所有村民签署的这份合同,更改了工厂的股权材料。
让所有村民,在这个服装厂的股权,都转移到了刘建江开建的一个新工厂上,而这间盈利中的工厂,就成为了刘建江个人独资的企业。
可新工厂,则就是一个皮包工厂,要什么没什么,通过这么简单的一手操作,刘建江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空手套白狼。
他用村民们的钱,开了自己的工厂,又轻而易举的將所有村民们吃干抹净之后踢出了局。
后知后觉的村民们得知了自己新签署的合同不对之后,便找到了工厂,可刘建江却理直气壮的说,是村民们自愿签署的合同,而且还把老薑推上了前线,说,合同,是他们和老薑签的,老薑也收了自己的好处两万元。
对於刘建江的说法,村民们是不信的,於是便找上了门,打算问个究竟,得知此事的老薑,同样是一头雾水,就在老薑了解情况的时候,村里几个年轻人便在老薑的家中翻找了起来,果然,在老薑家的仓房里,找到了崭新的三沓蓝色百元大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