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没钱当什么导演啊最新章节 > 第193章 创收用的电影!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93章 创收用的电影!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193章 创收用的电影!

  金马的后续方冬升没有再过问。

  只是受到这场舆论风波的影响,它已经彻底沦为过街老鼠。

  对此,方冬升一点都不觉得內疚。

  从前到现在,再到未来,金马奖上出的么蛾子还少么?

  提前让国人见到它本来面目,倒也值得!

  不仅在国內臭名昭著,甚至在国外也成为笑谈。

  尤其是在爱德华·诺顿和高斯林这两个傢伙的大肆宣传下。

  现在连好莱坞都知道,湾省有个拒绝方冬升,连入围资格都不给的金马电影节。

  “我想,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高傲的电影节,希望我有资格得到它的青睞。”

  诺顿出席活动的时候,被问及方冬升的近况时,开口就是一阵阴阳。

  不仅如此。

  本届的金马奖评审团主席是侯孝弦。

  作为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大导演,他也被金马奖这个骚操作搞得非常被动。

  “侯,你们那里什么情况?”

  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马克·穆勒在电话里的笑声带著点促狭:

  “我刚跟坎城的皮埃尔聊起,说方冬升那部《小偷家族在欧洲拿奖拿到手软。

  怎么回了华语地界,反倒连个入围资格都摸不著?

  难道你们金马奖的门槛,比三大电影节还高?”

  侯孝弦黑著脸,捏著听筒的指节泛白。

  湾省的雨季格外的长,窗外的雨正敲打著玻璃。

  滴答滴答。

  就好像有人在耳边噗碟不休的追问著他·

  很烦!妈的,这跟我有什么关係嘛!

  索性关机不予理踩,结果柏林电影节的迪特·科斯里克就紧跟著发来邮件。

  字里行间满是戏謔:

  “听说金马奖现在只收特定区域”的作品?

  早知道这样,前年就该把《一次別离的金熊奖颁得更隆重些。

  毕竟不是谁都有福气被你们拒之门外”,不是么?”

  连好莱坞的老搭档,曾一起担任评审的罗伯特·雷德福都在一次交流晚宴上半开玩笑地撞他胳膊:

  “侯,下次你们评审团开会,能不能发个邀请函给我?

  我倒想看看,什么样的標准能让方冬升的片子连门边都沾不上,说不定能给奥斯卡找点新灵感。”

  妈的,都是来看笑话添麻烦的。

  偏偏自己最好笑!

  侯孝弦望著桌上摊开的金马奖提名名单,指尖划过那些被强行塞进名单的名字,摇了摇头。

  这些国际影坛的老油条,话里都带著刺。

  明著是调侃,实则是在替方冬升抱不平,更是在笑话金马奖的夜郎自大。

  难道这些人就不知道电影既是艺术,也是zz的博弈?

  他们当然知道,欧洲的zz倾轧,艺术工具运用的炉火纯青。

  换句话说,他们也是在维护三大所谓的“逼格”。

  想一想,一个地区性质的小奖都敢拒绝“金熊、金棕櫚”最佳电影得主。

  下次是不是就要骑在他们头上拉屎了?

  有很多次,侯孝弦话都到嘴边,想说些什么圆场。

  但却无奈的发现所有解释在这些阴阳怪气的追问里,都显得苍白又可笑。

  毕竟,连他自已都觉得,这届金马奖的操作,荒唐得像个国际笑话。

  出道这么多年,这位被誉为湾省的宗师级別的人物,此时的心情就像是窗外的雨。

  滴滴答答,滴不停也滴不尽,惆帐啊闹到这个地步,金马奖基本上已经锁定“內娱大反派”的位置了。

  据说颁奖典礼当天,星光大道上演了非常难堪的一面,场面十分冷清。

  近些年受大眾喜欢的明星基本上全部都缺席。

  电影方面,更是佳作寥寥。

  金马奖虽然尽力保持著“独立”的选片標准,但是有个大前提:

  大力推介台湾本土电影。

  於是仅有的一部湾省片《美丽时光的导演张作驥面无表情地和一堆鬼片角逐。

  因为港片是商业的,商业就代表著安全事实上,本届金马奖对於参与的演员来说,也是一种“折磨”。

  本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是黎铭。

  他站在领奖台上时,聚光灯打在脸上,蒙著一层说不清的尷尬。

  拿奖第二天,两岸三地通稿满天飞,其中港岛最为凶猛,通稿上把“实至名归”四个字炒得发烫,版面堆得满满当当。

  “全靠同行衬托,换去年哪轮得到他”“金马水帝”之类评论更是不断涌现。

  还更有人扒出前几年的提名名单,把梁超伟、张国容的获奖作品一摆,明晃晃地嘲讽“金马奖这是把影帝奖盃当安慰奖发了?”

  最让黎铭难堪的是,这场爭议绕不开刘德樺。

  两人在影坛缠斗了十几年,从tvb的片场爭到金像奖的红毯。

  双方的粉丝更是常年掐得不可开交。

  以前黎铭的粉丝总拿“华仔太商业”“演技不如黎铭细腻”说事儿。

  粉丝的彩虹屁更是层出不穷。

  比如:

  “黎铭的眼神全是戏!他演啥像啥,代入感绝了!”

  “黎铭的台词功底甩刘德樺几条街!”

  “能把小人物演得让人记一辈子,这才是真本事!刘德樺有什么代表角色么?”

  可这次金马奖一落幕,风向彻底反过来了·

  刘德樺的粉丝在论坛里甩出一句话,就让黎铭粉丝破防:

  “对对对,黎铭不愧是金马影帝,好棒棒哦!”

  黎铭粉丝:碧江里,我龙鳞马!

  后来还有狗仔拍到黎铭拿奖之后,深夜买醉排忧。

  报导標题为:

  《从“演技碾压”到“水帝加冕”,黎铭:这金马奖盃,装的是酒还是泪?

  黎铭:密码的港媒,嘴真毒!

  金马影帝沦落至此,再结合金马奖近期的舆论风评和品牌方撤资。

  所有人心里不约而同的冒出一个声音:

  金马奖,完了!

  湾省,北市。

  贾静文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著相关人土分析著金马奖的未来。

  全湾省人都对它的未来持悲观態度。

  电影节,失去了品牌支持不算什么。

  最重要的是它失去了逼格。

  没有人以拿金马奖为荣,这无异於宣告金马奖步入死亡倒计时。

  “好可惜哦,湾省唯一能拿到外面的电影节。”

  她將手中的报纸放在桌子上,双手环抱著膝盖。

  金马奖颓废的开始,起源於前不久方冬升召开的退出电影节记者会。

  起初,人们只以为这只是一次宣泄情绪的手段。

  可没想到后果这么可怕!

  贾静文不禁想到在《倚天屠龙记杀青的时候,苏有朋对她说的话。

  相比较封杀一个明星,搞垮一个电影节才真的让人震惊。

  “娱乐圈大魔王”果然可怕!

  幸好,自己那天夜里没有醒过来—

  可是,自己居然吃了高园园嘴边的“牛奶”!

  啊啊啊,好羞耻上次去了趟珠影厂之后,老王隔三差五的就给方冬升打电话彰显存在感。

  老王也急啊。

  你小子閒著去搞金马奖,把人家都搞黄了,难道就不能搞一搞咱厂子么?

  不是搞黄,是搞的红红火火!

  没错,在老王心里,早就已经把方冬升当做珠影厂的人了。

  “王厂长,剧本我都已经给涂哥和雷子了,他们俩负责拍出来就行。

  珠影厂出人出技术,冬方映像出资,最终收益三七分,珠影厂拿三—”

  对於比例多少,老王不在乎。

  因为他知道方冬升肯定不会让珠影厂吃亏。

  他老王也没有私心,只要收益能养活厂子就行,就是“这俩傢伙,靠谱么?”

  老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。

  “要不您来京城看看?他们还在筹备期,最迟半个月开拍。”

  方冬升笑呵呵的说道。

  “冬升,他们俩还年轻,希望你能多多帮忙把关。”

  老王语重心长道。

  不是,这话怎么听著这么怪异呢?

  人家涂哥可比他大了七八岁呢,只是方冬升的成就经常就让人忽视了他的年龄“您就放心吧,王厂长,我肯定照顾好他们俩。”

  方冬升笑呵呵的掛断电话,看著办公室坐著的两人:

  “王厂长不放心你们俩,特意给我打个电话嘱咐。”

  张涂仁摇了摇头,道:

  “厂长他老人家就这性格,本来还没啥,这一搞,我反而有些紧张了。”

  方冬升给了他们俩两个剧本,经过商定。

  两人拍板决定由经验更丰富的张涂仁当导演。

  拍摄方冬升给他的那部喜剧电影《夜·店。

  非影迷的观眾很少有人听过它的名字。

  但在华夏喜剧电影崛起的前十年,它占据著相当重要的地位!

  这是一部可以看作《疯狂的石头山寨版的电影。

  也可以看作是疯狂版《超市夜未眠。

  虽然名字叫夜店,但是和那个气氛暖味、挥洒汗水的夜店不同。

  电影的夜店指的是24小时营业的超市便利店。

  整个故事也是围绕著这个超市便利店讲述的:

  夜班营业员李俊伟暗恋同事唐晓莲,两人当晚一同值班。

  此前,彩民何三水在这买的彩票中了9500元。

  却因老板娘打错数字与奖金失之交臂。

  於是,何三水带著傻侄子轮胎来到超市討说法。

  在索要无果后,竟决定通过卖货奏够这笔钱。

  还把晓莲和俊伟的朋友朱辽关进办公室。

  期间,超市来了形形色色的顾客。

  何三水因固执且不熟悉业务,闹出不少笑话。

  就在他快凑够钱时,一个抢劫犯现身。

  原来一周前商场抢劫案的罪犯,將钻石藏在了超市冰柜里。

  面对危险,眾人合力对抗抢劫犯,因配合生疏笑料百出。

  最后,大家巧用计谋,联合警察成功制服抢劫犯—.

  这部影片是一部很不错的商业喜剧,荒诞幽默的背后是小人物眾生相像。

  而且电影里带著满满的市井气息,可以让人在哄堂大笑的背后体会到各个阶层、职业的苦楚。

  比如,俊伟的合租室友朱辽跑了多少年龙套依旧没有出头的机会。

  还有最后俊伟对晓莲的爱,只是爱你在心口难开.—

  这种不经意间的细碎温情,让人在观影的时候多了一份共鸣。

  也使整部电影稍微远离了一点恶俗搞笑的低俗层面。

  而苦中作乐,笑中有泪的方式才是黑色幽默的最高境界———

  张涂仁之前跟著方冬升,走南闯北,甚至好莱坞里压过腿。

  但一想到自已独立成为导演,除了兴奋之外,更多的是压力。

  “冬升,我、我能做好导演么?”

  张涂仁挠了挠头,不自信的问道。

  “涂哥,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诉你,你要是这个心態,那肯定当不好这个导演。”

  方冬升表情严肃的说道。

  原时空里,《夜·店的导演叫杨擎,他也是从摄影师转行到导演。

  《夜·店是他的第一部作品。

  相比较《夜·店这部电影,他的另一部电影《火锅英雄更加出名。

  正是在摄影岗位上千锤百炼,才让他用对电影镜头语言把控精准。

  张涂仁此时的电影经验,並不比杨擎少,但他的心態反而比郭雷还差。

  “我知道了,我再研究研究,对了,明天约了演员见面,你要不要去看看?”

  “你们自己算了,就在公司这边是吧?我知道了。”

  本来方冬升想让张涂仁他们自己试戏,想到王厂长的那通电话,他还是点头答应下来关於珠影厂和冬方映像的合作,除了他要还珠影厂的人情之外,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:

  2002年的影视行业正值新旧交替。

  民营公司虽有灵活的创作活力,却在技术积淀与行业根基上显露出短板。

  珠影厂作为老牌国营电影厂,恰好手握冬方映像最需要的“底气”。

  珠影厂数十年积累的技术实力是其一。

  更重要的是珠影厂深耕多年的人脉与资源网络。

  从內地各院线的排片渠道,到东南亚华语市场的发行脉络。

  甚至与各级主管部门的沟通经验,都是民营公司单打独斗难以企及的壁垒。

  这些资源能让冬方映像之后的作品更顺畅地触达观眾,省去许多试错成本。

  而方冬升的盘算,还不止於借势补短板。

  民营影视公司要在未来的资本市场站稳脚跟,不能只靠作品本身。

  更需搭建从创作到发行、从製作到衍生的完整链条。

  珠影厂的国有背景与政策便利,恰好能成为他布局產业链的支点他要做的,就是要结合冬方映像的市场化活力和珠影厂的技术、资源与国有背景。

  在未来影视资本化浪潮来临时的扩张,埋下伏笔。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