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六章 考城隍
许仙骑着高头大马,跟随阴差前往幽冥。
走上一条从未见过的古路,许仙从未见过,心中好奇,这便是传说中的黄泉路,还真没想过,有生之年,竟然会来这里。
若非怕惹出什么问题来,他真想好好欣赏幽冥的景色。
又行一路,阴差引着许仙来到一处雄伟的阴间城池。
许仙啧啧称奇,心想这便是传说中的鬼城,也是幽冥最初的样子,聚集鬼魂居住。
只是这一路上,并无鬼魂,似是被清场了,许仙一个都没有见到,颇为失落。
紧接着,阴差又引许仙来到一处庄严肃穆的宫殿前,然后让他下马。
许仙自无不从,跟随阴差入内,见着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,高大的阁楼,紧张的气氛,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穆起来。
许仙暗暗惊诧,不知陆判寻他做什么。
总不至于是对对子对不上来,让他来解围吧。
许仙疑惑,跟着阴差入殿中,看着其中有十余名官员打扮的神人上座,但并无陆判。
许仙隐隐间感觉哪里不对,这似乎不是陆判来请他,目光环顾一众神人,只有正中央的那位,红脸长须,特征过于明显,他一眼看出乃是大名鼎鼎的关圣帝君之外,其余一个不识。
许仙看台上诸神,而台上诸神也看着许仙。
实是许仙,过于显著了。
阳神修为,直接超过了半数人的修为。
这样的人来做考生,着实有些离奇。
“此人是谁?”
台上的关羽,忍不住皱眉道。
一个人仙来考城隍?
未免有些大材小用。
“这是宋长文宋阴曹的后代,宋焘,颇有几分宋阴曹之风,人品学问颇为不俗。”一人回道。
“哦?宋长文的子孙吗?那倒是不足为奇。”关羽闻言,微微点头,宋长文,冀州总城隍,是这一次整风行动中,少有的能全身而退的城隍。
得到了二郎真君的官方认证。
而负责九州之一的一州,信仰之力庞大,在冀州城内,可比地仙。
他的子孙能修出阳神,倒也不足为奇。
既然没什么问题,关羽便宣布,考试开始。
所以许仙就在懵逼之中,坐到了考场上,满脸愕然,不是,大半夜的,我不好好在家,陪着我家里四个美若天仙的女子,出来考试,我疯了吗?
想到这里,许仙就想站起来,但这时,考官发试题了,他这时若是站起,那是扰乱考场秩序,问题就有些严重。
科举舞弊,在什么地方都是大事。
许仙只得暂时先坐下,拿过试题,八个大字落入眼帘。
“一人二人,有心无心。”
看到这八个大字,许仙脑海之中似有一道惊雷闪过,猛然意识到现在的是什么情况。
这是聊斋志异开篇第一章的考城隍。
说的是有一个秀才名叫宋焘,死后三日,懵懂间被带入幽冥考试,最终成功考上城隍。
然后因为他还有母亲要侍奉,所以请求神明让他照顾完母亲再去赴任。
关羽念其孝心,准许其还阳九年,照顾母亲,待其母阳寿尽时,再令其赴任。
这九年,让另一个书生暂时顶替。
可怎么就找上我了?
等等,宋焘?
许仙忽然想起自己书院那个快要病死的同窗。
日前,李修缘上门时还曾说过。
没想到,不是同名同姓,而是同一个人。
但他宋焘,我许仙,这是怎么凑到一起的?
等下,他家好像是城南十五号,自己的新家是城北十五号。
难道这阴差这么不靠谱,这都能走错?
此刻的许仙,并不知晓这件事,他逃不了关系。
首先,之所以举办这考城隍,他就是始作俑者。
这两个月,他悠闲,但杨戬的整风行动那是轰轰烈烈。
而轰轰烈烈的结果,那必然是无数城隍落马啊。
可是旧的城隍没了,这可不就要新的城隍来了?
毕竟一地不能没有官员啊。
可是阴间又不像阳间还有那么多的官员储备,一时之间没人了,可不就看哪个有文采的死了,然后直接抓来考试了吗?
原本至少是举人起步,大多数都是当过官的,但因为缺口太大,所以秀才也要了。
其次,之所以走错路,那是因为杭州城隍这里被严打了。
一般来说,只追究主犯,对寻常的阴差,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毕竟主官没了,其实对当地秩序的影响还是可控的,但下面的阴差没了,这一地的阴间秩序就真的崩了。
但杭州例外。
因为杭州城隍杨铭是整件事的导火索,也是二郎神杨戬点名要办,那自然是要从重处置,做个典型了。
所以普通的阴差也没能幸免。
你没罪,不追究你,但有罪,那就不好意思了。
而主管的城隍有罪,本身都不干净,能指望他下面的人有多干净吗?
太干净的,早被杨铭给处置了。
最终的结果就是杭州城隍司的阴神队伍,迎来了一次大清洗。
今天来拉许仙的,都是从隔壁苏州调来的阴神。
刚刚忙完自己这边的事,大老远的出差,心情本来就不好,加上一来就看到许仙在天空当中飞,看了看是房子十五号,然后便将许仙带走了。
毕竟,同一天,两个文人同时死亡,房子号一样的概率实在太低。
阴差阳错之下,这才有了如今这一幕的发生。
不过,许仙虽然不知道,但也知道这是难得的历练机会。
他未来是打算来阴间的。
而阳间的科举,这次榜上无名,还能下次再考。
但阴间的科举,如果这次榜上无名的,有没有下次,那就不知道了。
所以这是练手的绝佳机会。
反正,这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。
首先,审题。
“一人二人,有心无心。”
比较简单,远不如科举那样变态。
科举题目,会在四书五经当中抽出几个字来,然后你看到几个字,要精准定位到那一篇章,然后再根据那篇章的内容,再自己构思。
这个简单很多,地府还是很看重效率的嘛。
这审题,关键在心。
也就是行为动机的道德审判。
阴间并非独立的世界,而是阳间的附庸。
阴间的刑罚,也是对阳间的一种补充。
为人公正,大公无***处行善,积累功德,不为自身,哪怕生前未曾有福报,但死后,地府会加以补充,投胎天人,死后成神。
而若是存着某种私心行善,行善只是为了这私心的目的,那么这只不过是利益的投资,在阳间若满足了私心,算是投资成功,若是没有,那算投资失败。
地府不会因为这个,让你往天人道升,转世成神。
罚恶同样如此,以杀人为例,同样杀人,有心杀人,属于主观,下辈子很可能还会再干,所以阳间审判完,阴间还要接着审判,十八层地狱走一回,下辈子也别当人了,而无心杀人,属于意外,非主观恶意,判定上,不会对公众造成危害,下辈子还能接着当人。
除此外,还要再考虑阳间是否受到审判。
如果在阳间已经挨了一刀,该受的罪,受了,然后真的认识到错了,而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要死的错,那么还有机会接受审判,接着转世去,只不过转世的身份不会太好。
而如果没有接受审判,那么哪怕无心,你也得受罚。
因为这样的无心,并非无意,而是把他人视作蝼蚁,不放在心上。
综合所有,也就是“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。”
许仙并不完全认同,阴间他并没有客观的衡量标准,所以这善恶之说,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官员的认知。
而且明知自己蠢,还去做,真的算无心吗?
但这不重要。
四书五经里的话,他也不是完全认同,但这妨碍他高中举人吗?
心里想的是一回事,嘴上说的,手里写的那都是另一回事。
单纯作为科考题目来说,这其实挺简单的、
许仙审题结束,结合陆判所说的地府现状,脑中已经有想法了,提笔书写。
还习惯性地引经据典,引用下孟子的名言。
“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;无辞让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。”
无此四心,那所谓无心,便是天生为恶,不行人道,不当为人。
要么永远在地狱里打滚,要么就去畜生道吧,反正别做人了。
无心和无心也是不一样的。
有些人心直口快,是藏不住话,而有些人心直口快,那是打着心直口快的名义去挤兑人。
许仙挥动笔墨,不多时,便是一篇锦绣文章。
而阴间的规矩,和阳间不同。
阳间还需回去,等待考官阅卷完毕,再放榜。
而这里,是上面的神明直接收走,现场阅卷。
这些都是考官。
然后许仙一众考生,干巴巴地坐在下面。
许仙看着四周,很想表明身份,但才准备开口,就被一旁维持纪律的阴神呵斥,许仙无奈,索性坐下来,看里面的人什么时候找他。
而里面的考官阅卷,大多皱眉,神情少有舒展,直到看到许仙的文章之时,一众人才纷纷眼前一亮,连连称赞。
“好文章啊,若是殿试,当可名列一甲。”一个阴神更是爱不释手。
关羽亦抚长须,枣红的脸上露出赞赏之色,感觉许仙所言,极合他心意,有些人就不配为人,当杀!
“此是何人的卷子?”关羽问道。
“杭州宋焘。”有人回道。
“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