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155小说 > 其他类型小说 > 大汉之我是刘病已最新章节 > 第161章 摇曳的火苗
加入书架 错误举报

第161章 摇曳的火苗
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
  第161章 摇曳的火苗

  “君子不镜於水,而镜於人。镜於水,见面之容;镜於人,则知吉与凶。”

  “....志不强者智不达,言不信者行不果。”

  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..

  “关关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“

  “上善若水,水善万物而不爭!

  走进学舍,耳旁传来阵阵读书声,有墨家先言,有儒家经典,更有道家胜语.

  百家在此齐聚,万物在此萌发。

  不同於先秦百家爭鸣,此处同为同窗,只为继承先贤之传承,为自身之修养..::

  刘询扶著老师行游走在学生之间,凡是路过之处学生皆以弟子礼尊之,这一刻他不再是大汉天子,而是学生们尊敬的师长。

  这种纯粹的尊敬,让他经过一年的尔虞我诈后,心也变得平静了许多。

  看著眼前的一幕,刘询不得不嘆道:“这段时间辛苦老师了,我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。”

  復中翁欣喜道:“能育天下之英才,为先贤传承学问,吾所欲也。

  “得英才而教之,使之茁壮成长,亦吾无所欲也”

  “要谢就谢你自己吧,是你开了个头,然后才有现在景象。”

  “要是让百家之人来到所有名家济济一堂,而相互学习的场面,怕是下巴都要掉地上嘍!”

  復中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,他一生所学甚杂,自幼以儒家启蒙,少时学法,中年学道,及年老则贯通百家,无逾矩。

  一开始他並不看好自已第子的畅想,以为不过是水中月,镜中,到最后还不是相互爭论不休,就算成了,到时也是一个互相分裂的局面。

  但现在看来却是自己短视了,他忽略了这些学生还只是孩子,他们就像是一张白纸,任凭他们这些先生隨意作画。

  从小就灌输择其善者而从之,去其糟粕,取其精华的思想。

  使得这些孩子的眼界极为宽广,他们不再信奉一家一言,奉其为圭泉。

  而是相互印证,相互学习,相互补充,从而形成新的思想。

  而这种思想极为微小,就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,隨时可能熄灭。

  要是他们只是平常人间的孩子,这如豆的一灯火苗或许只会曇一现,消失的无声无息。

  但他们是幸运的,他们的先生是大汉天子,是这个帝国將来数十年的掌舵人,有他的护航,想必他们也將走的更远。

  但同样也是不幸的,他们是这位天子隨手画下的画作,是否能经得住人世间的考验,还有待考证。他们前路无著,只能独自摸索前行。

  谁也不知他们究竟会走向何方..:

  “大家都过来,今日先生教大家辨別作物,大家都是大多家里都用农田,那家能否认识诸多作物呢?”

  “就以大家所吃的粟米为例,你们是否可以辨別它不同生长时期的样子呢?”

  就在刘询沉思之际,一中年男子带著一群学生来到一处空地上,只是让他异的是空地上种植著一片作物。

  是粟米,並且是快要成熟的粟米,叶子已经开始泛黄,粟米穗沉甸甸的,一看就是精心照料的好似看出了刘询的疑问,復中翁笑道:“这是去年刚来的先生,据说也是刘氏宗亲,只是现在家道中落,就想著来长安谋个前程。”

  “只是事与愿违,虽是宗亲,但却无多少人脉,最后盘缠耗尽,无意间来到这里。”

  “经过老夫考核后发现此人不但精通五经,还对农家之事有独到见解,当得知堆肥增產之法后,更是不辞辛劳亲自试验,这片粟米就是他种植的。”

  听到老师的话,刘询看向中年男子,突然笑了。

  刘询没有打扰,而是站在一旁观看,他发现此人教学极为独特,不再是填鸭式的灌输,而是启发和鼓励学生动手以及思考。

  只有在困惑或者实在不能理解的时候才会出声解惑。

  半个时辰后,说的口乾舌燥的刘子庸让学生们离开,並且吩附回家之后当多多观察田地作物,

  未来考试的时候可是会用到的。

  突然,他好似感觉到了什么,扭头看向远处,当看到一老一少后,连忙上前道:“学生拜见老先生!”

  “不必多礼,今日老夫隨便看看,你忙你的就是!”復中翁笑呵呵道。

  刘子庸也笑了下,当看到一旁的青年时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,因为此人好似在哪见过,

  “先生別来无恙乎?”这时刘询开口了。

  刘询此时有些惊讶,因为此人他认识,只是那时候自己还是十一二岁的少年,现在已是大变样了,对方一时没认出来也正常。

  “你是........”刘子庸疑惑道。

  “你们认识?”復中翁更是惊讶道。

  刘询呵呵一笑,看向刘子庸道:“先生可还记得当年建章宫中的少年?”

  建章宫中的少年?

  刘子庸一懵,但隨即好似想到什么,瞪大眼晴指著眼前充满贵气的青年,哆嗦道:“你.....

  你是.......“

  说著脸色一变,就要行礼。

  “拜见..陛下!”

  刘询笑著上前將其扶起,道:“朕没想到在这里会见到先生,当年一別,朕对你可是印象深刻的很啊!”

  这点刘询倒是没有说谎,当年刘子庸以中山贤良之弟子身份来参加盐铁议会”,可就在自己身边呢,还多次出手帮助自己整理书稿。

  至於对方出现在这里,在联想到老师所言,他心中並无意外,一个懂得把握机会的聪明人而已,他还不会为此看低此人。

  学舍是他这个天子建立的事情根本就需要隱瞒,更没有必要。

  等想到利用此地博取一个机会的人大有人在,这几年要不是老师把关,早就人满为患了。此人能被认可,可见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
  能出现在盐铁会议”中,也说明此人的学生必定不差。

  学舍后面是一片小树林,这里栽种的全是桃树,不过桃早已凋零,盛果也早已成为学生们的腹中果品。

  石桌石凳,简单的陈设立於青黄的树叶当中,遮挡著有些炙热的阳光。

  先生当年一別,这些年可有什么收穫?”

  刘询看著有些窘迫的刘子庸,心中好笑不已,不过是觉得自己有些钻营而已,这算什么?只有真正明白这个世界本质的人,才会明白他的选择是多么的明智。

  大汉以德、以孝取人,德行的好坏,则是此人做官的依据。才有可能被举贤良、茂才....

  但刘询不以为然,如此只会选出一群表面上大义漂然,背地里男盗女娼的偽君子。相比真小人,偽君子更加令人厌恶。

  “不瞒陛下,当年回家之后家父突然去世,守孝期满后老师也隨之撒手人寰,我也一时间无忧头绪,於是耕读数年,实在不忍一身所学付诸东流,就想著来长安谋个前程......

  但”

  刘子庸苦笑道:“不怕陛下笑话,家祖当年子嗣繁多,光儿子就有百二十余人,但封爵的只有20人,剩下的只能自谋出路!”

  “好在朝廷可怜我等,分得数十亩良田,家中还算过的去。”

  “来长安之后才发现自已想简单了,大將军当朝,多时选用亲信家中亲戚担任要职,上行下效之下,朝中多是如此。”

  “我一无依无靠,无有人脉的宗亲子弟想要出头,却是难如登天!”

  他隨即看了天子一眼,惭愧道:“我也是得知此处乃陛下於民间所立,这才想著来碰碰运气.,

  “相比这些,回家一事无成面对妻儿,才让人难堪..:

  刘询闻言却是哈哈大笑起来,刘子庸还以为天子在嘲笑自己,他不敢做什么,只能握紧双拳.

  “先生此言谬矣!”

  在对方不可思议的目光中,刘询笑道:“你以为朕在嘲笑你?”

  “不,你错了,大错特错!”

  “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间,有所为而有所不为!”

  “至少要不伤天害理,不违背良心,所谓脸面何足道哉?”

  “学舍就立在这里,朕也从没有否认过,机会就在眼前,至於能不能把握,就看个人选择了,

  你以为来的只有你们几个?”

  说完他看向老师,而復中翁好似也看出了什么,配合道:“陛下说的不错,在陛下登基之后此处就成了各方角逐的地方,每日来这里的人何其多?”

  “一年多下来,少说也有数百人。”

  “但老夫除了区区几人,可曾放进来一人?”

  “无他,唯才而已,只要你有真才实学,这里就是陛下选才之地,要是无才,就算你是大將军的儿子,老夫也不会退让半步!”

  刘子庸瞪大眼晴看著俩人,嘴唇哆嗦,良久道:“多谢陛下和先生宽慰,我....明白了!”

  刘询和復中翁闻言相视一笑,说这么多无非就是告诉他你是有才学的人,至於手段不过是细枝末节,无足轻重。

  刘询有时候看著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感觉挺.......可爱的!

  没错,就是可爱.....当然了,陈平之流就不说了,那就是个特例。

  “先生要是有意,可在朕身边做个郎官?”

  刘询的突然招揽让刘子庸有些置身梦中,他不可思议地看著天子。

  “子庸还在犹豫什么?要是算起来,你可以算是陛下登基之后第一个亲自招揽的郎官啊,这份殊荣,可不小了。”

  復中翁看他呆愣,顿时意有所指道。

  “多谢陛下提携!”

  “我....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望!”

  看著激动的刘子庸,刘询笑著將其扶起,道:“就如老师所言,你可是朕第一个招揽的人才,

  要是差了,丟的可不光是你的人,朕摇摇北上识人不明的名声,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!”

  刘子庸闻言肃然道:“陛下放心,绝不会让陛下失望的。”

  “好,朕记著你今日之言,要是將来立下功劳,让你另立一脉也不是没有希望。”

  拍了拍对方的肩膀,刘询笑道。
←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