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丙吉心中的净土
第139章 丙吉心中的净土
所有的一切都在有条不序的进行著,朝堂之上內廷以大將军霍光为首,张安世、杜延年、丙吉、韩增等人为辅相互制衡。
外朝以丞相蔡义为主,但眾臣都清楚他不过是大將军傀儡而已,都不太在意。
而分离出尚书台的廷尉,在於定国带领下初露锋芒,多次封驳丞相府政令,朝堂之上更是吵的热火朝天。
而作为监督制衡丞相,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田广明既不偏帮大將军,也不参与廷尉和丞相府之爭,好似置身事外。
关內侯,典属国苏武之子因於颖川郡长史任上考评累年为上,迁鲁国相。
二月,天子下旨,封年幼时教养自己的外曾祖母史老夫人为义君,位同列侯,食邑三千户,以表天子年幼时的养育之恩。
与此同时,史家长孙史高纯孝仁义,擢升为陇西郡狄道县县令,次孙史曾为丹阳郡胡孰县县令,三孙史玄为人憨厚,精通算学,擢拔其为少府斡官令,掌管盐铁酒税,即刻上任。
对於三位叔父的赏赐其实早该有的,但之前为了迷惑眾人,他也只能装糊涂,现在虽说还未彻底亲政,但底下也有人办事。
此事由太官令张贺提出,朝议之后,眾人也都无异议,毕竟小小县令而已,不值得他们得罪天子。
与此同时大將军霍光也鬆了口气,天子並未將其外戚招至京城,也就不会对他產生危机,他还是大汉唯一的外戚大臣。
刘询本想大赏,甚至封侯也不会吝嗇,但后来还是作罢,他不想再培养一群外戚。
如果说西汉时期的外戚还在控制之下,还做不到一手遮天,那么自他之后,外戚掌权彻底成为惯例,一直贯彻之后两汉数百年。
外戚危害他当能不知?
既然如此那就重新给三位叔父找条路,那就是从地方做起,自已稍微照顾,相信很快就会升迁上来,到时候具体如何安排,就再看吧!
总之想在长安掌权怕是不能了,那就到地方上折腾吧,至於能走到哪一步,就看他们造化了。
当然了,官职或许不能大赏,但钱財之类的却毫不吝嗇,但这都出自皇室內藏,算是自己私人赏赐,也算是为后来者做出表率。
並且对史高和史曾他是有另外安排的,史高为狄道县令,这里是靠近西域的边地,算是让他先熟悉下情况。
而史曾为胡敦县令,大家可能对这个地方有些陌生,那要是说金陵大家肯定知道,此地为南方要地,也是自己將来施政的重点之一,也算是为自己先去打前站。
只要好好做事,將来必定不会差的,封侯也是顺水渠成。
史玄本就在长安,让他为斡官令,掌管盐铁酒税,算是少府中掌管最多钱財的官员,
並且属於內官,算是让其帮自己盯看少府。
就在此次封赏之后,刘询再次沉寂於上林苑,每逢大小朝也从不缺席,但都很少发表意见,这让很多准备夺权的人大失所望。
但刘询毫不在意,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,有时候慢才是快,不被人牵著鼻子走才能看清许多事情。
其余时间他都在上林苑,隨著鲁县少年来到上林苑,羽林骑中老卒可算是有的忙了,
多年不曾有新人增加,他们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训练新人了。
不过让他们吃惊的是,这小孩子虽然人数只有二百多人,但全都识字,这將他们惊的自瞪口呆,这哪是当兵啊,分明就是暴天物。
但刘询可不这样认为,这些孩子自六岁开始学文识字,等这些人长大,就算主政一方也绰绰有余,但刘询还是將他们送到了这里。
因为军中更需要读书人,在这个读书人占比不足百分之一的年代,军中全是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糙汉,有的底层军官都大字不识一箩筐。
这也使得军中传承很难持续的原因,全凭运气出现一些將帅之才,底层军官上升困难,种种问题都已经成为的顽疾。
这些人就是他改变军中的种子,虽然不大可能出现惊才艷艷的天子统帅,但却能保证军队素质的底线,隨著人数越来越多,总有一日会发生质变,並且他打算用毕生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。
本始元年,二月。
就在刘询从上林苑返回未央宫途中,只见弘恭突然跑来,气喘吁吁道:“陛下,尚书台送来一道文书,大將军不敢私下定夺,还请陛下裁决!”
“什么事连大將军都感到棘手?”刘询也是纳闷,这段时间凡是尚书台送来的文书只要合理,他都不会扣押,什么事还能让大將军不能定夺?
“这.......陛下您还是去看看吧!”
“大將军,光禄大夫丙吉都在等候陛下!”
刘询一愣,但也顾不得多想,连忙道:“走!”
此时宣室殿內,大將军霍光老神在在,丙吉则面色无奈,看著跪在地上的宫女则,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起因很简单,就是这个叫“则”的宫女丈夫突然上书,言说天子年幼时,在官邸狱中是由他们的母亲照顾长大的。
但別人不清楚丙吉还能不清楚吗?
事情出了之后霍光將他叫来询问,他一眼就看出了此人目的,无非是看天子刚刚封赏年幼时的恩人,就动了歪心思。
但这事做的也太蠢了,根本就经不起查啊!
这不,还没等天子知道,他已经將事情查了个底朝天,就是眼前这个宫女利益薰心,
冒领功劳,希望得到赏赐。
踏踏很快,外面传来脚步声,霍光和丙吉连忙起身。
“臣等拜见陛下!”
“大將军和光禄大夫请起!”
刘询看了眼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宫女,一时间也是摸不著头脑,只能看向大將军道:“大將军找朕有何事?”
霍光却看向丙吉,道:“这..:..还是由光禄大夫说吧,这件事他最清楚!”
霍光的目光有些戏謔,不停地在丙吉和皇帝之间巡视,好似要看戏一般。丙吉和皇帝关係別人可能不大了解,但他现在可是一清二楚?
之前没有在意,但查了之后才明白,这丙吉简直就是在玩灯下黑!
他倒是要看看这丙吉如何將当年的事情道出?
丙吉眼中闪过一丝无奈,只能將宫女让其丈夫冒领功劳的事情道出。
“陛下当年年幼,臣身为廷尉监,確实知道一些当年的事情!”
“照顾陛下的人臣记得清楚,乃是当时监狱中的女犯郭氏和胡氏,此人为求富贵,不惜冒领他人功劳,还请陛下明察!”
说完就不再言语了,看的霍光不上不下的,你到是说你的事情啊?
但可惜,丙吉將自个摘了个乾净,丝毫不提自己功劳。
刘询看著不断求饶的宫女,和嘴紧像是被扎住的丙吉,实在有些无语。
不是,老叔,你这是把朕当傻子呢?
他不知道歷史上刘询到底是个什么心態,是不想自己幼年经歷成为自己污点,还是其他什么原因。
他不相信当年的事情就无人得知,而他还是在丙吉病重之后才知道的,这根本就解释不通。
唯一的可能就是两人心照不宣,直到最后丙吉病重,刘询才才知道』真相!
刘询看著像是木头一样的丙吉,心中无奈,但对方不提,自己能怎么办?
“当年朕年幼无知,竟不知还有两位恩人在世。”
“丙爱卿,你等要找到两人,朕定要好好感谢!”刘询激动”道。
“臣遵旨!”
说完这些,霍光感到无趣,好戏没看成,只能告辞离去,但就在丙吉也要离去时却被刘询叫住!
“不知陛下还有何吩咐?”丙吉低头道。
刘询没有说话,只是起身来到他的跟前,看著他头上出现的白髮,心中也是一酸,当年的一幕幕在脑海浮现。
他知道,要是没有丙吉,自己当年绝无生还可能,但这个老叔也太忠厚实诚”了吧?
这是打死不都不想承认的节奏啊!
“丙叔......你还要瞒朕到什么时候?”
当丙叔”二字一出,丙吉浑身一震,但还是始终不曾抬头。
刘询也不勉强他,只是自言自语道:“朕模糊记得当年有一个宽厚的身影挡在朕的面前,他是那么的高大,那么的伟岸,可以给朕无限的勇气和安全!”
“他给朕带来长安最好吃的糕点,带朕读书识字,更是教导做人的道理。”
“多年过去,虽然那个身影在脑海中慢慢模糊,但朕始终记得有那么一个人曾经將朕护在身后,不曾使朕受到丁点伤害!”
“朕还记得......
”
“陛下!”
丙吉豁然抬头打断了他的话,他眼眶微红,嘴唇抖动,但最后闭目片刻,眼中全是冷静。
“陛下,这些都过去了,或许......那人已经死了呢?”
“或许那人根本就不想因此得到什么呢?”
“也许.....那人只是一时发了善心而已.
丙吉躬身道:“陛下是大汉的天子,您不该有私情,也不能有私情,对於郭氏和胡氏陛下赏赐些许即可,多了,反而是害了她们!”
“至於陛下所说的那个人,臣不知道,也不清楚,还请陛下明察!”
刘询定定地看著他,张嘴欲言却不知该说什么,良久,颓然道:“爱卿去吧,朕会记住爱卿的话的。”
丙吉欣慰一笑,看著天子就像是看著长大的孩子,恭敬道:“臣告退!”
“丙叔!”
就在丙吉走到大殿门口时,刘询还是忍不住喊道,
刘询嘴唇微动,最后却只是道:“好好保重身体,病已.....不想再看到亲人离去...
背对天子的丙吉早已泪流满面,他仰起头,大步朝外走去..:...只是滴落在地板上的一滴泪水诉说著他此时心中並不平静!
走出大殿,丙吉回望未央宫,当年那个小小人儿成了大汉天子,这是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。
面对那孩子的话,他能说什么?
说当年就是自己照顾他的?还是说想得到陛下的赏赐?
曾几何时,自己是为何要照顾那个孩子的?是良知,还是心底的那道柔软?或者是那初次见之的悸动?
他不知道.......总之,他不想因为此事而去玷污当年那份真心,那是对自己最大的侮辱和对內心深处那片净地的褻瀆。
他不允许出现任何功利和玷污之举,哪怕此事就此尘封,也不愿去污染心中那片最纯净的地方......
渭城,郭家,郭微卿正在艰难地將衣服从水中捞出,冰冷的河水將她手冻的通红,但他却毫不在意。
去年,自己丈夫突然去世,婆婆也隨之而去,只留下一儿一女,家庭的重担一下子摊在了她的身上,但她却毫无怨言。
儿子早已到了娶亲的年纪,但家中突遭变故,哪有钱財为儿子娶亲?
女儿也要嫁人,这嫁妆.
1:
“大姐,你怎么又自个洗东西了?我不是说以后这些都交给我就行了吗?”
“你看看,手都冻成什么样了?”
远处,一妇人小跑而来,看到郭微卿如此模样,心中也是有些难受。
来人不是他人,正是胡组。
“怎么能叫你来做?那成什么了?你在家里也不好过,要是被你婆婆看到还不得吵翻天?”
郭微卿翻个白眼,没好气道。
“不行,你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?要是冻出病来,你家里才算是真的塌了。”
胡组二话不说就把衣服抢过去,自个在河水中清洗郭微卿无奈,也只能由著她,自己则开始清洗其他的...
远处,丙吉看著这一幕,心中泛起波澜,看向已经成为光禄大夫府卫卒统领的周鄂,
比千石,领兵七百人,平日护卫巡查地方的官员安危。
“你隨后以我名义赏赐他们些许钱財,要是他们子嗣不算太差,就找个差事!”
“是,我这就去办!”
周鄂没有问为什么,因为今日大哥的神色很不对劲,但既然大哥不说他也不问。
丙吉看著艰难的俩人,却没有丝毫要大赏的意思,对於身处底层的郭氏和胡氏,骤然的富贵不是好事,而是灾难。
这个世上,有几个人能在突然富贵之后守住本心不失?
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改善她们的生活,不说富贵,但至少后半生平平安安,无有灾祸,
安享晚年,而这是这个时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?
当郭氏和胡氏回到家里,看著当年身为狱卒的周鄂都大吃一惊..::
周鄂没有多说,留下许多钱財后,又考察了两家子嗣,发现都是平庸之人,也就息了其他心思,打算在渭城县衙给他们找个差事,將来只要老实本分,有大哥的面子在,没人会为难他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