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 血淋淋的数字
第110章 血淋淋的数字
转眼又是数日,自从那日从少府回来他没有任何动作,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。
除了每隔几日去长乐宫拜见太皇太后之外,他就將自己掩埋在典藏室浩如烟海的竹简当中大將军府,霍光看著底下不停擦拭冷汗的李强,冷声道:“你確定陛下没有说什么?”
“没有,属下敢保证,那日陛下看完帐册后就离开了,並没有留下任何旨意!”
“况且....陛下也不懂帐册,或许只是好奇而已!”
霍光闻言闭目沉思,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,而陛下回去后也没有任何动作,听说每日都在典藏室看往年文书。
“你下去吧,记住,此事不要给任何人提及!”
“唯”
霍光眉头紧锁,动用少府钱財供养北军他也是无奈之举,毕竟人家凭什么跟著你?他没有上过战场,唯一一次还是莽通之乱时走了个过场。
军中强者为尊,谁打仗厉害就佩服谁,这就是军中的道理。
但自己偏偏没有,而为了掌控北军,他只能不断將自己亲信安置在军中,但这些人除了女婿范明友还算不错,其他人也就那样,不惹麻烦就不错了,指望他们压服军中將士,却是有些为难他们了。
那能怎么办?只能用钱財拉弄了。
於是他在原有军餉之外,又从少府拿出一部分钱財补贴军中,这才让北军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但现在.....
陛下真的不懂吗?
记住我们101看书网
他不確定!
典藏室,作为皇家的藏书阁,里面不但有这个时代最为全面的典籍,还有往年重要的詔书和官员档案,以及自立国以来的君臣奏对文书。
可以说,想要了解大汉,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!
“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啊!”
扔下竹简,刘询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,这几日他几乎將在泡在这些书册中,从民生经济到军事布防.::::.待看完后心都凉了半截!
先说人口,孝景皇帝登基初期全国人口约1500万1800万人,末期约有3000万人,这才多少年就翻了近一倍?
但孝武皇帝时期呢?登基时天下人口约3000余万,在位55年,末期人口你猜多少?
约3000万人....
这说明什么?
55年啊,整整55年时间,天下人口没有任何增长是不可能的,那么只有一个可能,那就是死亡人口抵消了人口增长。
这还只是其一,文景时期,百姓多有积蓄,耕田亩年年增长,而现在呢?就算有了十三年的休养生息,但田亩增长还是负数,距离孝景皇帝末期还差的老远。
从孝景皇帝时期的三十税一,改为十五税一,天下百姓负担何止增加一倍?
土地兼併越演越烈,富者阡陌相连,贫者无立锥之地,难怪武帝末期各地反抗不断,要不是一封《轮台詔及时转变国策。
这简直就是王朝末期景象啊!
还有粮食,相比孝景皇帝时期,现在粮食价格足足翻了一倍还多,而百姓收入不但没有增加,
还越加减少。
推行盐铁官营、酒类专卖,垄断暴利行业,抑制民间商业。
颁布“算令”对商人徵收资產税与“告令”鼓励举报偷税,没收资產,商贾遭沉重打击,“中家以上大抵破”。
財政濒临崩溃,“费以亿计,县官大空”,依赖“入粟补官”“卖爵官”等手段敛財,国家经济濒临崩溃。
这也是霍光《盐铁会议的开端,不是朝廷想,而是被逼的不得不如此,和地方豪强世家妥协,和儒生、贤良妥协。
因为如此情况下,朝廷根本无力掌控地方权力,必须做出让利”从而安抚地方大族,保持地方稳定!
可以说,朝廷此举虽然饮止渴,但至少稳住了地方,不至於地方大乱。
但也是如此,地方世家大族权力开始急剧膨胀,土地兼併越加严重,百姓越加艰难.....
“我到底接下了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?”
他现在都有些同情霍光了,在如此情况下还能逐渐扭转局势,至少大汉现在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。
“但就是手伸的有些太长了...:”
刘询目光幽幽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.
良久,重新拿起竹简,看著上面少的可怜的人口数量,他好似看到了血淋淋的一幕幕.....
將士战死沙场,民夫相死於道,百姓朝不保夕,灾难之下流离失所.......卖田求生,夫死妇亡子孤..:..:
强忍著扔掉的衝动,他不得不仔细阅读,因为这是最真实的天下,最真实的大汉民生....,
虽然残酷,但又不得不了解,因为只有了解了,明白其中结症才能对症下药。
唯一让他欣慰的或许就是往后两千年的阅歷,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相似甚至原型,至少不会束手无策。
时间缓缓流逝,而他在典藏室一待就是数月.::
一老人抱著一婴儿在窗前看著窗外鹅毛大雪,孩子被包裹的严严实实,只露出一双灵动的小眼晴,好奇地打量著这个世界。
“哎吖”
房门打开,张氏看到这一幕微微一笑,自从公子走后,小公子除了吃奶、睡觉外都被公子老师带著。
按照夫人的话来说,老先生是学识渊博之人,让孩子跟著,说不定能沾点光呢。
並且小公子好似也很喜欢老先生,很少哭闹,就这么安静地被抱著.....
“又到了时间了吗?”
他低头看向抿嘴又好似有些委屈的小傢伙,顿时一乐,这小傢伙不知为何在自己面前特老实,
但在母亲那里就不一样了,稍有不对就豪陶大哭。
可见他和这孩子有缘啊!
要是病已知道必然之以鼻,老傢伙虽然只是书生,但多年来养的一身浩然之气,是个人在他面前都不敢多嘴,更何况本就对此敏感的小孩子?
不是因为有缘,而是害怕』罢了!
不舍地將孩子递给张氏,只见刚离开怀抱就哇哇大哭的小公子,张氏也是无奈,只有復中翁欣慰一笑。
孩子还是和老夫亲啊!
不理会小傢伙哭闹,等下吃饱了什么事都没了。
走出房间,当鹅毛大雪落在肩上,他淡然一笑:“瑞雪兆丰年,明年必然是个好光景啊!”
说完就望向长安方向,自己那个弟子登基数月了吧?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?
不过以他聪慧,想必不会吃亏的吧?
想到这孩子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,他顿时失笑,也就这个聪慧的小傢伙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吧?
他也没想到这个弟子会如此出彩,登上天子之位第一件事就是分利,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没人会不喜欢一个懂得分享利益的皇帝。
只怕是大將军要难受了吧?想到师弟韦贤送来的书信,他微微一笑..:.如此也好啊!
房间中,在窗外寒风大雪中,屋內却温暖如春,原来在建造的时候,刘询就设置了火墙,这种极为適合北方的方法,足以让人在冬季舒適过冬。
餵过孩子的许平君,看著嘟著小嘴,冒著奶泡的小阿瞒,心中前所未有的满足。
但看著空荡荡的床榻,丈夫的气息正在缓缓消散..
当丈夫登基称帝的消息传来,她第一反应不是狂喜,而是脸色煞白,她不明白一直生长在民间的丈夫为什么突然之间会成为天子。
但她知道,从今以后,她將和丈夫之间隔著一道巨大的鸿沟,她没想过主动去找丈夫,而是选择默默等候。
他相信自己的眼光,也相信夫君的承诺!
从床头拿起那柄短剑,放在胸口,这或许是她唯一支撑下去的念想.....
典藏室,病已放下捲轴,看向已经白茫茫一片的窗外。
作为皇帝,当然不缺那点木炭,在寒冷冬季,他所在的书房却也温暖的很。
“平君.....你和孩子还好吗?”
望向窗外,他站立许久,最后只能微微一嘆!
不是他不想接妻子和孩子进宫,而是他此时根本就没有万全的把握保护她们的安全,与其如此还不如放在民间,至少在自己没有明確態度的情况,不会有人去对付他们。
並且他早已安排妥当,家里外面不知有多少人暗中保护,全都是山村中出来的人,完全可以信任。
明里有郭虔保护,一旦发现不对,哪怕动用刘槐的兵力,也必须保护好她们安全。
来到此世,要是还保护不好她们,自己这个天子坐得还有什么滋味?
至於可能到来的明枪暗箭,刘询冷笑一声,转身出了典藏室。
“將朕挑选出来的典籍,书册全都搬到未央宫,这里朕暂时不会来了!”
这数月时间,他该了解的都了解了,不该了解了的也了解了,以他强悍的记忆力,和后世的见闻,很多东西都能看透本质。
谁也不会想到,短短数月时间,自己就能做到如此地步吧?
他嘴角微微翘起,喃喃道:“也是时候了
他大步走出,拒绝了车驾护送,身处鹅毛大雪中,白茫茫的天地中,他独自走向未知的方向谁也不知道前方是万丈深渊,还是万里坦途.......唯有趟过去,才知这天下.....谁主沉浮!